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八年級生物試題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70分)
在每小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入題后表格中。
1.人體內絕大部分廢物的排出是通過
A.血液循環系統 B.泌尿系統 C.呼吸系統 D.內分泌系統
2.下列關于脈搏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運動和情緒激動時脈搏會加快 B.脈搏的次數和年齡、性別無關
C.每分鐘脈搏的次數與心率一致 D.休息、睡眠時脈搏會減慢
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掛水時針頭插入的血管是靜脈 B.可以感受到搏動的血管是動脈
C.管壁厚、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靜脈 D.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是動脈
4.在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實驗中,描述錯誤的是
A.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 B.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C.兩支試管中都加入了抗凝劑 D.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
5.人體內運輸養料和廢物的是
A.血漿 B.紅細胞 C.白細胞 D.血小板
6.下列細胞沒有細胞核的是
A.人的白細胞 B.雞的紅細胞 C.人的紅細胞 D.豬的表皮細胞
7.人體內產生血細胞的結構是
A.紅骨髓 B.心臟 C.肝臟 D.血液
8.右圖為人血細胞示意圖,描述錯誤的是
A.①是紅細胞,數量最多,運輸氧氣
B.②是白細胞,形態多種,體積最大
C.③是血小板,光鏡下一般不易看到
D.②、③都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
9.下表為某人的血常規化驗單,根據化驗單的數據,你的初步判斷是此人
檢驗項目 結果 參考范圍 單位
紅細胞 4.39 3.50~5.50 1012/L
白細胞 12.8 4.0~10.0 109/L
血小板 140 100.00~300.00 109/L
血紅蛋白 130 120.00~160.00 g/L
A.貧血 B.高血壓 C.白血病 D.有急性炎癥
10.關于實驗“觀察小魚尾鰭血液的流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紅細胞單行通過的血管是毛細血管 B.靜脈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C.毛細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 D.血液從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11.人體內的廢物最終產生于
A.腎臟 B.心臟 C.肺 D.細胞
12.關于右圖腎單位的描述,錯誤的是
A.①是由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的 B.①②③④構成腎單位
C.④是包繞在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 D.①的兩端都是小動脈
13.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會有
A.水 B.無機鹽
C.蛋白質 D.尿素
成分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
樣品A 90 7.00 0.10 0.72 0.03
樣品B 99 0.00 0.10 0.72 0.03
樣品C 95 0.00 0.00 1.50 2.00
14.分析右表數據(單位:g/100mL),表示
腎小囊腔中液體的是
A.樣品A B.樣品B
C.樣品C D.無法判斷
15.尿液的排出是間歇的,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A.腎小球 B.腎小管 C.膀胱 D.尿道
16.右圖中②和①比較
A.廢物減少了 B.二氧化碳減少了
C.氧氣增加了 D.廢物增多了
17.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是
A.腦和脊髓 B.腦和腦神經 C.脊髓和脊神經 D.腦神經和脊神經
18.人體內有“生命中樞”之稱的結構是
A.大腦 B.小腦 C.脊髓 D.腦干
19.由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體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的結構是
A.神經系統 B.中樞神經 C.神經中樞 D.神經元
甲 乙 丙 丁
氧氣/二氧化碳 100/116 100/40 100/150 100/30
20.下表為測定某人的肺泡內、靜脈血、動脈血及組織細胞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值,據表分析,表示靜脈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A.神經元 B.反射 C.條件反射 D.神經中樞
22.某人因意外造成脊髓橫斷,喪失了部分運動功能,原因是
A.大腦與下肢之間的聯系被切斷 B.大腦中的運動中樞受到損傷
C.大腦無法發出運動指令 D.脊髓中的運動中樞受到損傷
23.下列不屬于反射的是
A.聽到上課鈴聲走進教室 B.吃梅分泌唾液 C.強光閃過眨眼 D.觸碰含羞草葉片合攏
24.下列反射活動屬于人類特有的是
A.眨眼 B.吮吸 C.縮手 D.識字
25.對膝跳反射的描述,錯誤的是
A.膝跳反射的中樞在脊髓,是低級的神經活動
B.敲擊韌帶時,受測同學的小腿會不由自主地向前彈起
C.膝跳反射受大腦控制,因此受測同學不能有意識地控制
D.膝跳反射的完成還必須有大腦皮質的神經中樞的參與
26.眼球結構中能產生神經沖動的結構是
座位號
A.晶狀體 B.玻璃體 C.感光細胞 D.視網膜
27.在視覺的形成過程中,物像和視覺的形成部位分別是
A.視網膜、大腦 B.大腦、視網膜 C.視網膜、視神經 D.視神經、大腦
28.內耳受到感染時,很可能會使人失去平衡感而跌倒,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A.鼓膜 B.耳蝸 C.前庭和半規管 D.聽覺感受器
29.眼球結構中具有折射光線作用的主要結構是
A.晶狀體 B.角膜 C.虹膜 D.視網膜
30.同學們正值青春期,身體會出現許多微妙的變化,與這些變化有關的主要是
A.飲食 B.神經調節 C.雌、雄激素 D.腎上腺素
31.分泌生長激素的內分泌腺是
A.垂體 B.甲狀腺 C.胰島 D.胸腺
32.下列疾病與病因的關系,不正確的是
A.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癥 B.缺碘———大脖子病
C.甲狀腺素分泌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D.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33.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在安靜狀態下測量脈搏 B.用低倍鏡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C.獨立完成膝跳反射 D.用手捏的方法判斷心臟的左右
34.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控制每日攝鹽量,預防心血管疾病 B.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口或閉嘴堵耳
C.連續用眼1小時后,遠眺幾分鐘 D.廢物隨尿液排出,所以水喝得越多越好
3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內的血管有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B.腦和脊髓都是由灰質和白質組成
C.中耳由鼓膜、鼓室、聽小骨、咽鼓管組成 D.腦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0分)
36.下圖為眼的結構及模擬成像示意圖。
(1)圖中白紙板模擬的是[ ] ;雙凸透鏡模擬的是[ ] ,它的凸度可以調節,從而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2)把透鏡換成一個凸度稍大的凸透鏡,通過移動白紙板發現物像向 (填“前”或“后”)移動了,這就是近視。要使白紙板上仍出現一個清晰的物像,可在凸透鏡前加上 。
37.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是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和 等過程,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BO血型系統將血型分為A型、B型、 型和 型4種。
38.分析下列圖示后回答:
(1)左圖中體循環的起點是[ ] ,它的壁是四個腔中最厚的,原因是
。
(2)左圖中標號③與右心室相連,是 ,管內流動的是 血。
(3)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動,原因之一是與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和動脈之間的 有關。
(4)右圖表示肺循環中的氣體交換,①表示 ,進入血液后與 結合,血液轉變為 血。
(5)右圖標號③表示 血管,寫出其適應物質交換的一個特點: 。
39.(1)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形態如下圖 所示,與一般動物細胞比較,它在結構上的特點是 。
A B C D
(2)人體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是 。
右圖中A是 ,D是 。
(3)用字母和箭頭表示神經沖動傳導的方向 。
(4)某人摘月季花時被刺刺了一下,手迅速縮回,從反射的類型看,這是 反射,雖然有刺,但他忍痛將花摘了下來,這是 反射。
(5)縮手后會感覺疼痛,形成痛覺的部位是 。
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八年級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70分,每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C A C A D D D D B C B C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C A B A D D D C A C A C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A C D C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0分,每空1分)
36.(1)[④]視網膜 [②]晶狀體
(2)前 凹透鏡
37.心臟 濾過 重吸收 腎臟 AB O
38.(1)[B]左心室 輸出的血液,運輸的距離最長
(2)肺動脈 靜脈
(3)瓣膜
(4)氧 血紅蛋白(或紅細胞) 動脈
(5)毛細 管壁只由一層細胞構成(或血流速度最慢、數量多分布廣)
39.(1)神經元 C 細胞有很多突起
(2)反射弧 感受器 神經中樞
(3)A→B→D→C→E
(4)非條件 條件
(5)大腦(或大腦皮質、軀體感覺中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162933.html
相關閱讀: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期中試題(泰州海陵附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生物寒假作業
初二生物上冊第1章訓練題:《動物的主要類群》
寒假大竄聯:初二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練習題
2012年八年級上冊生物期中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