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南充>關于圖中“坐地日行八萬里”解釋錯誤的是( 。
A.地球公轉 B.地球自轉
C.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 D.地球自轉周期為1天
【考點】12:地球的大。
【分析】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自轉繞地軸運動,公轉繞太陽運動,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公轉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產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地球的自轉產生的現象有晝夜交替、太陽的東升西落、地方時的差異等.
【解答】解:“坐地日行八萬里”是地球的自轉運動,說明赤道的長度約4萬千米即8萬里,自轉的周期是一天,故A符合題意.
故選:A.
<2017,眉山>讀圖,回答1?4題
1.圖中B點在D點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東南方 D.東北方
【考點】1F: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
【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解答】解: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讀圖分析可知,從經度看,B點在D點的西方;從緯度看,B點在D點的南方;由此可判定,B點在D點的西南方向.
故選:A.
2.在熱量帶中位于熱帶的是( 。
A.AB B.BC C.CD D.DA
【考點】1F: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
【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解答】解: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依據經緯網的判讀,讀圖分析可知,四點中,位于熱帶的是C點和D點.
故選:C.
3.若此時B點地方時為12點,則參加2018年眉山市中考的同學們手表上指示的時間為( 。
A.3點 B.4點 C.5點 D.12點
【考點】HB:區時的推算.
【分析】理解“東加西減”,推算區時.已知西側的時區的區時,求東側的時區的區時,要用加法即“東加”;已知東側的時區的區時,求西側的時區的區時,要用減法即“西減”.
【解答】解:B點為西經120°,屬于西八區,我國統一采用東八區的時間,西八區與東八區相差8+8=16個時區,也就是相差16個小時;當西八區的時間是12點時,東八區比西八區早16個小時,應是:12+16=28,因為一天24個小時,所以手表上指示的時間為:28?24=4點.
故選:B.
4.若此時圖示區域人們正過夏季,則可能的月份為( 。
A.6月、7月、8月 B.9月、10月、11月
C.12月、1月、2月 D.3月、4月、5月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緯度地區,四季更替表現明顯.每年的3、4、5月為北半球的春季,6、7、8月為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為北半球的冬季.
【解答】解: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每年的6、7、8月為北半球的夏季.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15.<2017,呼和浩特>下列日期中,呼和浩特晝夜長短懸殊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 B.六月一日 C.七月一日 D.十月一日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時全球晝夜等長;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解答】解:晝夜懸殊最大的應該是一年中的夏至(6月22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分別是白天最長和黑夜最長的一天.因此,可以看哪個日期與這兩天最接近.題干中的四個選項中,七月1日與夏至日接近,此時呼和浩特晝夜長短懸殊最大.根據題意.
故選:C.
<2017,安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8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論壇開幕式并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應習近平主席邀請,28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論壇.據此完成1?4題.
1.若查找出席論壇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所在國家的位置,應選擇( 。
A.世界河流圖 B.世界地形圖 C.世界氣候圖 D.世界政區圖
【考點】2C:電子地圖和影像地圖.
【分析】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從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們要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經常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
【解答】解: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若查找出席論壇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所在國家的位置,應選擇世界政區圖.
故選:D.
2.“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合肥市( 。
A.晝長夜短 B.晝夜等長 C.晝短夜長 D.出現極夜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解答】解:5月14日至14日地球運行在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
故選:A.
3.當北京時間為5月14日20:00時,紐約(西五區)為5月14日7:00.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轉 B.洋流運動 C.地球自轉 D.大氣運動
【考點】16:地方時差的形成原理.
【分析】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
【解答】解: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由于地球的自轉運動,相同緯度的地區東邊的地點早一刻看到日出,這樣不同經度的地方時間的早晚出現了差別,即時間差異.根據題意.
故選:C.
4.“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北京市處于( 。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解答】解:5月14日至15日是北半球的春季,此時是暮春時節.
故選:A.
<2017,保定>2018年1月16日,亞太議會論壇第二十五屆年會在斐濟召開.圖為斐濟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l?2題.
1.斐濟是一個島國,位于(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考點】1F: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
【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解答】解:地球上廣闊的海洋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依據斐濟的經緯度范圍,可判定,斐濟位于太平洋.
故選:B.
2.1月16日,地處南半球的斐濟( )
A.晝長夜短 B.晝短夜長 C.晝夜等長 D.有極晝現象
【考點】1F: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
【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解:2018年1月16日,地球運行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與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間,此時北半球為冬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地處南半球的斐濟為夏季,晝夜長短情況為晝長夜短.根據題意.
故選:A.
<2017,孝感>圖2為我國某地等高線示意圖。讀圖2,完成3—5題。
3.圖示區域最可能為我國的
A.青藏高原 B.東南丘陵 C.東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F處地形為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5.關于圖中說法正確的是
A.H處可仰望飛瀑 B.F處較K處更陡
C.P處河流自東向西流 D.觀景亭海拔在550米以上
3.B 4.A 5.D
<2017,保定>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讀圖完成3?4題.
3.該地區的地形主要是( 。
A.山地和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解:讀圖可得,圖中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該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故選:D.
4.M村到N村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兩村的實際距離是( )
A.2.5千米 B.5千米 C.10千米 D.100千米
【考點】22:地圖上的比例尺應用.
【分析】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解答】解: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M村到N村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兩村的實際距離是2×5=10千米.
故選:C.
1.<2017,東營>如圖地球儀示意圖中,甲地的經緯度為( 。
A.(30°N,90°W) B.(30°S,90°E) C.(30°N,90°E) D.(30°S,90°W)
1.C 解析: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分析可知,甲地的經緯度為30°N,90°E。
<2017,青島>讀圖“經緯網圖”,完成2?3題.
2.圖中四個陰影區域的實際面積比較,正確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3.對圖中四個陰影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緯度地區
B.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溫帶地區
C.丙位于北半球熱帶地區
D.丁位于南半球高緯度地區
2.C 3.D 解析:第2題,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所有經線長度相等.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讀圖分析可知,圖中四個陰影區域所跨經緯度數 相同,依據其所在的緯度可判定,圖中四個陰影區域的實際面積由大到小排序為丙>甲=乙>丁。第3題,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依據經緯度的判讀,讀圖分析可知,甲全部位于東半球中緯度地區,乙跨東西半球、北溫帶地區,丙位于南半球熱帶和溫帶地區,丁位于南半球高緯度地區.
故選:D.
<2017,青島>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4?6題.
4.我國下列法定節日中屬于“二十四節氣”的是( 。
A.清明節 B.端午節 C.中秋節 D.春節
5.2018年端午節那天,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甲之間
6.地球公轉到乙位置時,下列現象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日青島的白晝時間比?诙
B.該日前后是到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4.A 5.A 6.D 解析:第4題,我國的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故選項A符合題意。第5題,讀圖可知,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甲處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乙處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2018年5月30日是端午節這一天,地球運行在甲春分和乙夏至之間.故選項A符合題意。第6題,讀圖可知,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A處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我國此時越往北白晝時間越長,青島比?谖挥谄保虼饲鄭u白晝時間比?诎讜儠r間長;故A錯誤.
該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南極地區為極夜,且為冬季,不適宜到南極考察;故B錯誤.
夏至日這一天,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35.<2017,連云港>下列地理現象與地球公轉運動有關的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地球晝夜交替
C.連云港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國晚間體育直播
D.冬去春來,四季更替
35.D 解析: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產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地球的自轉產生的現象有晝夜交替、太陽的東升西落、地方時的差異等。
<2017,福建>我國古人發明的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2018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圖示意不同節氣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讀圖完成20?22題。
20.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分別是( 。
A.自東向西、一年 B.自東向西、一天
C.自西向東、一年 D.自西向東、一天
21.下列節氣中,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清明 B.雨水 C.立春 D.霜降
22.11月30日正午時分,我國海門市(20°N)某學校的旗桿影子朝向( )
A.正東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20.C 21.A 22.D 解析:第20題,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地球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第21題,從春分到秋分,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所以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間的節氣,太陽直射點都位于北半球,結合圖和選項可知,清明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間。11月30日正午時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所以我國海門市(20°N)某學校的旗桿影子朝向正北方。
<2017,東營>“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18 年正式列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如圖)完成2~3題.
2.造成二十四節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地球的形狀 D.地球的大小
3.“二十四節氣歌”對應的節氣中,東營市全為晝長夜短的一組是( 。
A.春雨驚春清谷天 B.夏滿芒夏暑相連
C.秋處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2.B 3.B 解析:造成二十四節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轉,該運動的周期是一年。第3題,“夏滿芒夏暑相連”是二十四節氣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一個“夏”指的是立夏,第二個夏是指夏至日,該詩句中的節氣北半球晝長夜短,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
1.<2017,長沙>G20杭州峰會成為世界關注焦點。貝貝想在地圖上查找各成員國的位置,最好查閱( 。
A.世界氣候圖 B.世界城市圖 C.世界地形圖 D.世界政區圖
1.D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貝貝想在地圖上查找各成員國的位置,最好查閱世界政區圖。
3.<2017,郴州>樂樂在看新聞聯播時,了解到美國在韓國布署薩德系統,他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應查閱( 。
A.世界地形圖 B.世界政區圖 C.韓國政區圖 D.美國政區圖
3.B 解析: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想知道美國、韓國在世界上的位置,應查閱世界政區圖。
<2017,郴州>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在外出考察某山地時,準備了一幅等高線地形圖(如圖),以便確定登山線路.讀圖回答4?5題.
4.他們想輕松地登上山頂甲,請你為他們選擇一條合適的線路( )
A.①線路 B.②線路 C.③線路 D.④線路
5.量得山頂甲到陡崖F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那么它們的實際距離大約是( 。
A.500米 B.3千米 C.20千米 D.300千米
4.C 5.B 解析:第4題,讀圖可知,圖中的①②③④四條登山線路中,③線路等高線最稀疏,坡度最平緩,登山最容易。第5題,讀圖可知,圖中的比例尺為1:100000,量得山頂甲到陡崖F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3厘米×100000=3千米。
32.<2017,連云港>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如圖,海拔:米)上( 。
A.王莊坐落在山谷
B.李村坐落在山脊
C.王莊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D.王莊與李村的相對高度超過150米
32.D 解析:讀圖可知,王莊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故A錯誤.
李村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故B錯誤。根據圖中的指向標判斷,王莊在李村的西北方向;故C錯誤。圖中的等高距為50米,王莊海拔高度在350米~400米之間;李莊海拔高度在150米~200米之間;兩村的相對高度在150米~250米之間,超過150米。故D正確。
<2017,邵陽>結合如圖 (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 22~24 題。
22.量得甲、乙兩橋圖上直線距離是 1.2 厘米,則實際距離是( 。
A.1000 米 B.500 米 C.600 米 D.1200 米
23.圖中四條登山路線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圖示地區的地形特征是( )
A.以丘陵山地為主 B.典型的盆地地形
C.廣闊的平原地形 D.高峻的高原地形
22.C 23.B 24.A 解析:第22題,從圖中線段式比例尺得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則量得甲、乙兩橋圖上直線距離是 1.2 厘米,其實際距離是600米。第23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讀圖分析可知,圖中四條登山路線中,②線等高線密集,坡度最陡。第24題,讀圖分析可知,圖示地區一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為山地;另一部分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為丘陵。
27.<2017,福建>圖1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2為某同學繪制的地形剖而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l)地形部位名稱:A是 ,B是 .圖中陡崖頂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 米。
(2)A地位于王莊的 方向;若兩地圖上直線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水平距離為 千米。
(3)圖2是沿圖1中 。╝a′或bb′)剖面線繪制而成的。
(4)B、C兩處河段,流速較快的是 ,判斷理由是 。
27.(1)山頂;山谷;150 (2)西北;8 (3)bb′ (4)B;B處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河流落差較大,流速較快
解析:讀圖可知,(l)圖中A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B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圖中的等高距為50米,陡崖頂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150米。(2)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A地位于王莊的西北方向;若兩地圖上直線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水平距離為4厘米×200000=8千米。(3)沿bb′剖面線經過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所以圖2是沿圖1中bb′剖面線繪制而成的。(4)B、C兩處河段,B處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河流落差較大,流速較快。
26.<2017,東營>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小華跟隨戶外旅游團攀登了向陽峰.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向陽峰及周邊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 該區域多年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資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氣溫
(℃) 4 6 10 17 22 25 28.5 28 23 18 11 6
降水
(mm) 42 63 96 137 166 209 189 120 76 73 55 30
(1)概括說明該區域的地形、地勢特點: 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地勢四周高,中間低。
(2)該區域主要植被類型是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
(3)結合材料,分析A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
(4)小華到達 B 地時測得氣溫為25℃,推斷此時C地氣溫為 23.2℃。▋H考慮地形的影響).
(5)傍晚,小華登上了向陽峰,看到陣陣炊煙從甲城鎮飄向自己所在的位置,當時的風向是 東南 風.
(6)當地擬修建一座水庫,壩址選在D處.請你幫助分析在這里修建水庫的利與弊. 利: 減少下游地區洪澇災害的發生 ;弊: 淹沒村莊及農田 .
26.(1)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地勢四周高,中間低;
(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 3 ) 流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
(4)23.2℃;
(5)東南;
(6)減少下游地區洪澇災害的發生;淹沒村莊及農田.
解析:讀圖可知,(1)該區域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地;該區域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該區域的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地勢四周高,中間低.
(2)該區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主要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3)讀該區域氣候材料可知,A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河流流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
(4)B地海拔高度為300米,氣溫為25℃,C地海拔高度為600米,此時C地氣溫為25℃?÷100×0.6°C=23.2℃.
(5)向陽峰位于甲城鎮的西北方向,當時刮得是東南風,炊煙從甲城鎮飄向向陽峰.
(6)當地擬修建一座水庫,壩址選在D處.這里修建水庫有利也有弊,利:減少下游地區洪澇災害的發生;弊:淹沒水庫里的乙村莊及農田.
1.<2017,德州>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及某日太陽光照圖,此時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節氣是( 。
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讀左圖可得,d是春分日即3月21日,a是夏至日即6月22日,b是秋分日即9月23日,c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
【解答】解:今天是6月15日,此時地球運行在夏至日附近,故A正確.
故選:A.
2.<2017,德州>2018年5月15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紐約大學(西五區)的中國留學生收看電視直播的時間是( 。
A.14日21時 B.14日23時 C.15日21時 D.15日23時
【考點】HB:區時的推算.
【分析】理解“東加西減”,推算區時.已知西側時區的區時,求東側時區的區時,要用加法,即“東加”;已知東側時區的區時,求西側時區的區時,要用減法,即“西減”.
【解答】解:東八區與西五區相差13個時區,也就是相差13個小時,根據東加西減,當東八區(北京時間)是5月15日上午10時,紐約大學(西五區)的時間為5月14日21時.
故選:A.
1.<2017,德州>讀我國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 鞍部 、D 陡崖。
(2)甲、乙兩聚落實際距離為2km,圖上距離為2.5cm,則該圖比例尺為 1:80000 .
(3)圖中F所在地區有森林分布,如果位于山東半島則森林種類為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該森林被破壞可能給本地區帶來的環境問題是 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字母A處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D處是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甲、乙兩聚落實際距離為2km,圖上距離為2.5cm,則該圖比例尺為2.5cm÷2km=2.5÷200000=1:80000.
(3)圖中F所在地區有森林分布,山東半島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則森林種類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該森林被破壞可能給本地區帶來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等環境問題.
故答案為:
(1)鞍部;陡崖;
(2)1:80000;
(3)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
<2017,濟寧>我國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搭載的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第一次交會對接的時間是2018年4月22日12時23分,結合下面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1?3題.
1.“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第一次成功對接時,地球運行在哪兩個節氣之間(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當太陽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為9月23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
【解答】解:讀圖可知,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①處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②處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4月22日地球運行①春分和②夏至之間.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2.此時,濟寧市晝夜長短的狀況是( )
A.晝短夜長 B.晝長夜短 C.晝夜等長 D.無法判定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當太陽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為9月23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
【解答】解:讀圖可知,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①處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當地球運行在圖中的②處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4月22日地球運行①春分和②夏至之間,此時,位于北半球的我國山東省濟寧市晝長夜短.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3.地球公轉使地球上產生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還產生了( 。┈F象.
A.晝夜更替 B.板塊運動 C.四季變化 D.海陸變遷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地球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
【解答】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2017,濟寧>在風和日麗的某天,一地理興趣小組,沿圖中箭頭所示線路對大龍山進行野外考察.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4?5題.
4.興趣小組測得出發地甲地氣溫是24.5℃,據此推算大龍山山頂的氣溫約是( 。
A.?20.5℃ B.20℃ C.29℃ D.14℃
【考點】4U: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解答】解:讀圖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500米,該地與山頂的相對高度是1250?500=750米,所以大龍山山頂的氣溫是24.5?×0.6=20℃.
故選:B.
5.在下列地點中,興趣小組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解答】解:讀圖可得,丁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該部位是山谷,該部位有河流,故D正確.
<2017,淄博>讀圖,完成1~2題.
1.如圖所示的時刻,最有可能看到日出景象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考點】15: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分析】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自轉繞地軸運動,公轉繞太陽運動,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公轉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產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地球的自轉產生的現象有晝夜交替、太陽的東升西落、地方時的差異等.
【解答】解:讀圖可得,B點位于晨線上,該點有可能看到日出.
故選:B.
2.如圖所示的這一天,下列國家或地區中黑夜時間最長的是( 。
A.澳大利亞 B.中東地區 C.南極地區 D.巴西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7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概況.
【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在南北極圈以內,甚至會出現“極晝”和“極夜”現象.中緯度地區,則表現出明顯的四季更替.
【解答】解: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如圖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所以南極地區黑夜時間最長.
故選:C.
<2017,淄博>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3~4題.
【分析】
3.圖中小清河的流向是(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北向西南 C.自東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東北
【考點】25: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應用.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山谷出容易形成河流.
【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判斷,再依據水往低處流,小清河的水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流.
故選:A.
4.對圖中B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海拔在60到70米之間 B.位于山脊上
C.下雨后容易產生溪流 D.位 于A地的東南方向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解答】解:讀圖可得,B地海拔在60?70米之間,故A敘述正確;
B地位于山谷上,故B敘述錯誤;
B地有河流,下雨后容易產生溪流,故C敘述正確;
B地位于A地東南方向,故D敘述正確.
故選:B.
1.<2017,甘肅>圖中,甲地的經緯度是( 。
A.40°E,20°S B.40°E,40°N C.40°W,20°N D.20°W,40°S
【考點】1F: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
【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解答】解: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甲地的經緯度是40°E,40°N.
故選:B.
2.<2017,甘肅>當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隨著太陽升起時,x疆帕米爾高原上還是滿天繁星,主要是因為地球( 。
A.自東向西的自轉 B.自西向東的自轉
C.自西向東的公轉 D.自東向西的公轉
【考點】15: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分析】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旋轉,叫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或一天),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為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
【解答】解:當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隨著太陽升起時,x疆帕米爾高原上還是滿天繁星,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的時間差異現象.
故選:B.
3.<2017,甘肅>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可能發育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
【解答】解:依據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讀圖分析可得,甲是山頂,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為集水線,有可能發育河流.
故選:C.
<2017,安徽>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如圖表示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8?10題
8.圖中四條虛線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
【解答】解:依據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讀圖分析可知,圖中①、②、③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④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
故選:D.
9.圖中A、B兩地相對高度約為( )
A.850米 B.650米 C.450米 D.250米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0米.圖中A地海拔位于100?200米之間,B地海拔位于500?600米之間,由此可判定,A、B兩地相對高度位于300?500米之間,C符合題意.
故選:C.
10.若C地氣溫為20℃,那么圖中海拔最高點的氣溫約為( 。
A.19℃ B.18℃ C.17℃ D.16℃
【考點】4U: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地形、海陸位置及洋流等.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是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C地的海拔為500米,圖中最高點的海拔為800米?900米之間,兩地的相對高度在300米?400米之間.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則海拔最高點的氣溫大約為18℃.
故選:B.
1.<2017,綏化>赤道的周長約為( )
A.4萬千米 B.6317千米 C.6371千米 D.8萬千米
【考點】12:地球的大。
【分析】經過測量,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解答】解: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其長度是4萬千米.
故選:A.
2.<2017,綏化>當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的節氣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考點】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解答】解: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
故選:D.
16.<2017,呼和浩特>讀圖“極地經緯網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晝,圖示時間亞洲河流普遍進入汛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是以 北。ㄌ睢澳稀被颉氨薄保O點為中心的經緯網;
(2)圖中所示節氣為 夏至 ,此時太陽直射的緯度是 23.5°N。
(3)圖示時間三個月后,A、B、C三地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 C。
(4)C在B的 西南 方向;
(5)如圖所示,如果A點所在經線以東為西半球,以西為東半球,則C點的地理坐標是 110°W,0° .
【考點】1F: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17: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
(1)由題干信息“圖示時間亞洲河流普遍進入汛期”可知,此時北半球為夏季,再結合圖示極圈內出現極晝,可判定,該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
(2)由圖示可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N),圖中所示節氣為夏至.
(3)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三個月后,為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A、B、C三地中,C點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
(4)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由此可判定,C在B的西南方向.
(5)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如果A點所在經線以東為西半球,以西為東半球,則A點的經度為160°E.由此可判定,圖中C點的經度為110°W;則C點的地理坐標是110°W,0°.
故答案為:(1)北;(2)夏至;23.5°N;(3)C;(4)西南;(5)110°W,0°.
13.<2017,南充>讀北半球中緯度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地形部位名稱:
D 陡崖 ,此處適合開展體育活動的項目: A .
A.攀巖B.滑雪 C.游泳 D.漂流
(2)圖中風向為: 西南 風,B處相對于A處降水少的原因: A處位于迎風坡,B處位于背風坡,迎風坡降水多于背風坡。
(3)此地降雪豐富,考慮雪融化快慢、坡度陡緩等因素,滑雪場最好建在A、B、C三地中的 B 地.
【考點】29: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
(1)依據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圖中地形部位D為陡崖,此處適合開展體育活動的項目是攀巖.
(2)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由此可判定,圖中風向為西南風.B處相對于A處降水少的原因在于A處位于迎風坡,B處位于背風坡,迎風坡降水多于背風坡.
(3)從圖中可以看出,圖中A位于向陽坡,B位于背陽坡,A比B雪融化快;C位于鞍部,不適合滑雪;B比A坡度陡,適合滑雪.
故答案為:(1)陡崖;A;(2)西南;A處位于迎風坡,B處位于背風坡,迎風坡降水多于背風坡;(3)B.
<2017,廣東>2018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讀圖1,完成1~3題。
1.天舟一號發射當天( )
A.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 B. 北半球晝長夜短
C. 南極圈有極夜現象 D. 地球公轉至夏至點
2.我國四大發射場經緯度位置正確的是( )
A. 酒泉(28°N,111°E) B. 太原(39°S,100°E)
C. 西昌(40°N,110°W) D. 文昌(19°N,110°E)
3. 文昌發射場具備的優勢是( )
A. 海拔高,升空距離短 B. 地廣人稀,用地成本低
C. 氣候干燥少雨,發射總天數長 D. 三面臨海,運輸大型火箭更加方便
1.B
【考點】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解答】北半球晝長夜短的時間為 3月21日(春分日)到9月23日(秋分日)。
2.D
【考點】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
【解答】依據經緯度的判讀,從圖中可知酒泉經緯度為41°N,100°E,太原經緯度為37°N,112°E,西昌經緯度為28°N,102°E,文昌經緯度為19°N,110°E。
3.D
【考點】我國四大發射場的各自優勢。
【解答】文昌發射中心位于海南島,三面臨海,有利于運輸大型火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166150.html
相關閱讀:2012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地理試題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8年初中地理畢業質量檢測試題(光澤縣附答案)
2015年初中質檢地理試卷(附答案)
地理寒假作業答案人教版
2012年贛州市中考地理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