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12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科綜合試題
(本試卷共8頁,滿分12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
本卷共40小題,共50分。1-10小題為地理試題,每小題1分;11-30小題為歷史試題,每小題1分;31-40小題為政治試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讀某區域圖(圖1),完成1至2題:
1.對該區域大陸兩側同緯度的A、B兩地的地理要素進行分析,結論正確的是
A.A地的年平均氣溫比B地高
B.A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比B地小
C.A地的植被覆蓋狀況比B地好
D.A地的年太陽幅射總量比B地大
2.能基本反映A地氣候類型的氣溫柱狀圖(圖2)是
A B C D
3.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因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而形成的地貌類型是
A.東非大裂谷 B.紅海
C.大洋中脊 D.海溝
讀澳大利亞區域圖(圖3),完成第4題:
4.對澳大利亞的地理事物判斷正確的是
A.中部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是主要的農耕區
B.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大陸的西北側沿海區域
C.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帶
D.動物物種具有獨特性和古老性的特征
讀我國東部地區沿107⩝48′E的地形剖面圖(圖4),完成5-7題:
5.圖中地勢較低的A處發育
成河流,該河流可能是
A.黃河
B.淮河
C.漢江
D.珠江
6.B為太白,對于其以北區域的自然地理景觀描述不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B.植被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C.河流在冬季出現封凍現象 D.耕地以旱地為主
7.我國幅員遼闊,多特殊天氣。B以南區域獨有的天氣現象是
A.寒潮B.梅雨 C.沙塵暴D.干旱
材料一至材料三,完成8-10題:
材料一: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形成季風的主要原因。冬季陸地上形成高壓,海洋上形成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陸地上形成低壓,海洋上形成高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這種風的方向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我國是季風氣候顯著的國家。
材料二:影響我國的冬夏季風圖(圖5)
材料三: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布圖(圖6)
圖5 圖6
8.圖6中的臺灣。˙)和陜西省(A)都在季風區內,但臺灣省年降水量遠遠大于陜西省,可能的原因是
A.臺灣省所處緯度比陜西省低,降水多
B.陜西省受黃土高原的阻擋,降水少
C.臺灣省兩側都是海洋,無論是吹冬季風還是夏季風,都會帶豐沛的降水
D.陜西省受黃河影響,降水少
9.青藏地區的大部分區域位于非季風區,對此現象解釋較合理的是 c
A.夏季風勢力較弱,難以影響青藏地區的絕大部分區域
B.冬季風勢力強勁,足以深入青藏地區的絕大部分區域
C.青藏地區海拔較高,阻擋夏季風的深入
D.青藏地區海拔較高,太陽輻射強烈,不受冬夏季風的影響a
10.青藏高原南側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降水非常豐富,年降水量達4000-5000毫米,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A.其降水的水汽于太平洋B.其降水的水汽于印度洋
41.(8分)讀俄羅斯國家區域圖(圖9),完成下列問題:
(1)大河和脈成為俄羅斯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試填出圖中符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 B C
A、B之間的地形區的名稱是
(2)從圖中可以看出俄羅斯的運輸方式以鐵路為主且大致分布在南方,導致這種交通布局可能的原因是 ( )
A.南方地形平坦,鐵路建設成本小
B.南方土地多且土壤肥力低,建設鐵路正好充分土地資
C.鐵路運輸方式靈活,速度快
D.北方氣候嚴寒,不利于其他運輸方式的建設和利用
(3)河流往往是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首選之地,俄羅斯的農業生產主要布局在南方的
流域。
(4)D地形區內沼澤密布,可能的原因是( )
A.該區域降水較多 B.該區域地勢較低且蒸發較弱
C.該區域內地勢較高 D.該區域河流支流較多
(5)俄羅斯礦產資十分豐富,其發展經濟當務之急是變資優勢為經濟優勢,依據其國情可實施的戰略部署是( )新 標第 一網
A.東部大開發 B.南部大開發 C.西部大開發 D.北部大開發
42. (7分)讀黃河流域圖(圖10),回答下列問題:
(1)A至B河段容易出現的自然災害是 (1分)
(2)簡述黃河上游河段的水特征(提示: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植被覆蓋率、有無結冰期等方面作答)。(3分)
(3)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治理黃河重在治沙。結合所學的知識,請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措施。(3分)
上游:
中游:
下游:
鄂州市2012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綜(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每小題1分,共10分)
1.C 2.B 3.D 4.D 5.C
6.A 7.B 8.C 9.C 10.A
二、非選擇題(共15分)
41.(8分)
(1)(每空1分共4分)
A勒拿河 B 葉尼塞河 C烏拉爾
中西伯利亞高原
(2)D (1分)
(3)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1分)
(4)B (1分)
(5)A(1分)
42. (7分)
(1)凌汛(1分)
(2)(四點答三點即可,3分)
a、含沙量小,
b、植被覆蓋較好,
c、有結冰現象或出現凌汛,
d、水能資豐富
(3)(每點1分共3分)
上游:設立自然保護區,加強生態建設,興修水庫,植樹種草
中游: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植樹種草,控制水土流失
下游: 修堤筑壩,加固大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4923.html
相關閱讀:2015年初中質檢地理試卷(附答案)
地理寒假作業答案人教版
2012年贛州市中考地理試題(附答案)
2018年初中地理畢業質量檢測試題(光澤縣附答案)
2012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地理試題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