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試卷解析
一、(本題包括10小題,共30分)
1.春天河里的冰塊會慢慢地變成水,冰變成水屬于下列物態變化中的( 。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華
考點: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專題:。
分析: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是汽化.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是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凝華,
解答:解:冰塊會慢慢地變成水,冰由固態變成液態是熔化.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態變化現象的判斷,物態變化知識是中考必考的知識點,需要掌握.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物態變化與理論聯系起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2.下列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平面鏡成像
B.陽光下人在地面的影子
C.光的色散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
考點: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專題:。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光現象: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 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
解答:解:A、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題意.
B、陽光下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 傳播形成的,符合題意.
C、混合光分散為單色光的過程叫光的色散;色散是光的折射開成的.不合題意.
D、光在水面發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虛像,比實際位置淺,看起向上彎,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列舉了四個常見的光現象,綜合了光學知識,要求判斷哪個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這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多對相關的光現象進行思考.
3.下列說法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
A.用濕手插電插頭
B.高壓警示牌提醒我們安全電壓為220V
C.發現有人觸電,須用木棍挑開人身上的電線
D.為了安全,應盡可能選擇較粗的保險絲
考點:安全用電原則。
專題:應用題。
分析:(1)當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火線并形成電流通路的時候,就會有電流流過人體,從而造成觸電;
(2)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超過36V;
(3)發現有人觸電時,首先切斷電或讓觸電者盡快脫離開電,再實行救援措施;
(4)保險絲的作用就是在電流異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自身熔斷切斷電流,從而起到保護電路安全運行的作用.
解答:解:A、接在電路中的插頭屬于帶電體,用濕手拔插頭時,水屬于導體,有可能使電流通過水傳到人體上,使人體觸電,十分危險.故A錯誤;
B、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超過36V.故B錯誤;
C、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盡快切斷電或用絕緣干木棍挑開電線讓觸電者盡快脫離開電,再實行救治措施.故C正確.
D、選擇較粗的保險絲后,它的熔斷電流較大,溫度即使升高到一定程度,它也不會自動熔斷,起不到保護電路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電常識,要掌握安 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值得注意的是:本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本不導電的物體導電了.
4.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百元人民幣的長度約為15厘米
B.2.5赫茲的聲音只要振幅足夠大,人耳就可以聽到
C.擦黑板時,粉筆灰四處飄蕩,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D.“月亮走我也走”說明月亮和我是相對靜止的
考點:長度的估測;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分子的熱運動;人耳感知聲音的過程及聽到聲音的條件。
專題:推理法。
分析:①百元人民幣的長度與一枝新鉛筆差不多;
②人耳的聽覺范圍在20~20000Hz之間;
③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處于不斷的運動過程中;
④兩個物體運動方向相同、快慢相同,叫處于相對靜止狀態.
解答:解:
A、一枝新鉛筆的長度為17c,百元人民幣長度與此差不多,所以長度15c,此說法正確;
B、2.5Hz的聲音低于人耳的聽覺下限,無論振幅大小都無法聽到,此說法錯誤;
C、粉筆灰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不是分子.此說法錯誤;
D、月亮和人運動的速度不相同,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不是相對靜止.此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包括了力、熱、聲等內容,難度不大但需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5.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不同的繞法提起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在物體勻速上升的過程中( )
A.甲圖省力,機械效率甲圖大B.甲圖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
C.乙圖省力,機械效率乙圖大D.乙圖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
考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
專題:。
分析:(1)分析左圖滑輪組的結構,得出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3,則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3h,因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根據F= (G物+G動)求拉力的大;利用η= = = 求機械效率大小;
(2)同理,求出右圖的拉力和機械效率,通過比較得出答案.
解答:解:
(1)分析左圖可知,n=3,則s=3h,
∵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
∴F1= (G+G動),
η1= = = ;
(2)分析右圖可知,n=2,則s=2h,
∵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
∴F2= (G+G動),
η2= = = ;
由此可知:F1<F2,η1=η2,所以甲圖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拉力的計算和機械效率的計算,利用好兩個推導公式是本題的關鍵:
①忽略摩擦及繩重,拉力F= (G物+G動);
②η= = =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5084.html
相關閱讀:2018年秋九年級理綜上冊期中調研試題(含答案)
蘇科版初三物理第一學期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秋初三上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測試卷(人教版)
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期中測試題(教科版有答案)
2013年初三二模物理試卷(含答案平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