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期七年級期末質檢試題
道德與法治
(本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注意事項:
1.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選項標號涂黑。
3.非選擇題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卷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34分)
1.王敏同學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扭傷了腳,班上同宿舍的同學有的為她打飯,有的背她去上課,有的為她洗衣服。這體現了
A.集體的目標 B.集體的溫暖 C.集體榮譽 D.同學間的競爭
2.觀察右邊漫畫,你應勸說丙同學
①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有限的
②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的團結協作 ③堅持集體主義,就不能關注個人利益
④集體榮譽是集體成員共同奮斗的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年的初中生活即將結束,小美感慨萬千,在班級網站論壇上留言:我奉獻、我無悔,班級每份榮譽的取得都有我的付出;我奮發、我幸福,文明的學校、優秀的班級成就陽光、自信、向上的我。她的留言告訴我們
①集體利益排斥個人利益
②集體有助于我們增強安全感和自信心,擴大視野,獲得成長
③個人的努力會促進集體發展
④集體生活不利于個人發展自己的個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4.明志中學七(5)班有一股永不服輸的豪氣。在與兄弟班的競賽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項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在學習中,大家開展競賽,你追我趕、各顯神通、互相幫助,成績都很優秀。從中,我們可感悟到
①班級之間的競爭會助長小團體主義
②集體成員之間和而不同、相互激勵和競爭是集體活力的重要表現
③集體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合作、競爭,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④集體內部的合作會泯滅成員的個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5.劉健明同學中午遲到,被學生會記名,他為了不讓班級被扣量化分,就謊報了其他班級同學的姓名。劉健明同學的行為
①是小團體主義的表現
②是集體主義的表現
③其實質是將局部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
④用恰當的方式維護了集體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開學了,而林海卻不想上學了,原因是他曾因為沒有手機被同學嘲笑。對此,我們勸告嘲笑過他的同學
A.要學會關愛同學,把自己的手機送給林海 B.不要公開歧視家境不好的同學
C.要學會原諒同學的過錯 D.在集體生活中,同學之間要友善相待
7.某校推出了一項新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班級值周。值周班級設有禮儀小使者、升旗手、升旗儀式主持人、眼保健操督察員等崗位。值周的學生們各司其職,參與學校的全程管理。這樣做
①表明集體的規則由集體領導者制定
②是因為集體建設有賴于每個成員的自主建設、自我管理
③表明愿景是集體的精神動力之源,是推動集體發展的內驅力
④是因為集體建設需要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8.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為集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下列同學的作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王銘同學發現班上的講臺壞了,主動把它修好
②為了陪好朋友過生日,鐘政沒做清潔值日就走了
③高蓮同學主動出好班級的每期黑板報
④劉宏從不為同學解答學習上的疑惑問題,認為這樣做太浪費自己的時間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9.每個人從生命的孕育開始就已進入一張法律的大網之中,諸多法律往往與人的具體年齡節點息息相關。這表明
A.法律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 B.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
C.只要出臺法律,就能杜絕違法犯罪行為 D.法律為人們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
10.我國在公元前21世紀進入階級社會,建立了夏代國家。古籍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說明當時已有了法律。這告訴我們
A.法律是從來就有的 B.法律就在我們身邊
C.法律相伴我們一生 D.法律是國家的產物
11.2018年3月15日,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自此,中國民事法律制度進入“民法典時代”。這表明
A.法律由國家制訂或認可 B.法律靠行政力量保證實施
C.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真誠信仰 D.法律只對國家工作人員起作用
12.“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這句話告訴我們,實行法治,有助于
①消除違法犯罪 ②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
③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④迅速實現中國夢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3.張某樓上的衛生間漏水,張某與樓上住戶陳某交涉幾次未果,便向社區投訴。社區告知陳某:如果陳某拒不承擔責任,張某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依據相關法規,陳某將承擔敗訴后果。于是,陳某出錢修好了漏水的衛生間。這告訴我們
①法律是制裁違法犯罪的利器 ②法律是判斷是非曲直的準繩
③法律能指引、教育人向善 ④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明確,被執行人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家庭保護
15.小明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了半年,卻拿不到一分錢工資,多次催討仍然無效。下列是同學們為小明排憂解難的辦法,正確的是
A.學生A:找人把老板揍一頓或索性把老板綁架了
B.學生B:自認倒霉算了,胳膊扭不過大腿,沒辦法的
C.學生C:向勞動部門反映,如果解決不了,便向法院起訴
D.學生D:在上班時,趁老板不注意,把企業的生產設備砸壞了就溜
16.某校在深化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要求學生樹立法治觀念,維護法律權威。下列同學們的行為,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按照交通標識騎自行車 ②打聽同學的秘密并到處傳播
③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④破壞路燈和座椅等公共設施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7.下列是關于法治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在法治時代,社會道德、公序良俗就不再起作用了
②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③有了完善的法律體系就有了法治
④當法律至上成為我們的真誠信仰時,法治精神就會銘刻在我們心中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26分)
18.(6分)2018年,全國法院一審開庭審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42人,宣判34人。
(1)上述材料體現了法律的哪些特征?(4分)
(2)上述材料直接表明法律具有哪一作用?(2分)
19.(10分)王翔是某中學七年級(3)班的班長,以下是他加強班級建設的一些措施,請你協助他一起完成。
(1)為幫助同學們進一步正確理解班集體的內涵,王翔收集了一些名言和諺語,準備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展示。現請你幫他注明這些名言所蘊涵的道理。
名言或諺語 蘊含的道理
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會悲哀。集體什么時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兩腳站得穩。
——奧斯特洛夫斯基 ①(2分)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崗巖還堅韌。
——王杰 ②(2分)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③(2分)
在重組班委會時,陳浩被同學們推選為勞動委員,但他認為做勞動委員會浪費他的學習時間,便極力推辭。王翔想找陳浩談談心,以轉變他的思想觀念,讓他積極為班集體服務。
(2)王翔應對陳浩說些什么呢?請你為王翔列出談話要點。(4分)
20.(10分)小林參加某機構主辦的征文大賽,參賽作品獲一等獎。后來,小林發現征文大賽主辦方不經他同意,便把他的獲獎征文賣給某少兒雜志社出版。為此小林很生氣,想在網上抵毀該主辦方和出版社。小林的媽媽勸阻他說:“未成年人受我國法律特別保護,咱們最好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痹诟改傅膸椭,小林如愿依法討回了公道。
(1)小林媽媽的話(劃線部分)對我們有何啟示?(4分)
(2)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4分)
(3)你知道我國專門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法律有哪些嗎?請寫出來。(2分)
2018年春季期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質檢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C B C D A B B D A C D A C C D
二、非選擇題(共26分)
18.(1)①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2分)②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或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分)
(2)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2分)
19.(1)①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的經驗,擴大視野,獲得成長。②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集體中通過優化組合,可以產生強大的合力。③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2)①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2分)②為集體承擔責任,或許會感覺有壓力,或許要付出辛苦,但擁有這樣的經歷,有助于我們學會正確地做事,提高能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擴大自我成長的空間。(2分)
20.(1)①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1分)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1分)②要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分)
(2)①未成年人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2分)②未成年人的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2分)
(3)未成年人保護法(1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分)
(命題人:王曉芳 審題人:秦祖棟)
2018年春季期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質檢試題評分細則
18.(1)①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2分)
②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分)(如果考生寫: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或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可評2分)。
20.(1)①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1分)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1分)【以下寫法,也可評分:①學會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1分)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1分)】
②要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分)
另外:如果考生寫:要善于用未成年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可評1分,但本小題的總分不能超過 4分。
(2)①未成年人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2分)
②未成年人的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分)(浪線加粗部分,也應是答案的應有內容,但只要考生答到直線部分,也可評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155858.html
相關閱讀:初一政治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測試題及答案
2015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第二章測試題(教科版含答案)
七下思品人生當自強單元復習題(有答案人教版)
2014-2015沙河市七年級上冊思品12月聯考試卷(新人教版帶答案)
七年級下冊思品選擇題專項訓練試題(魯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