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 洲 綜合檢測
班級: 姓名: 成績:
一、單項
1.以下重要經緯線沒有穿過亞洲的是( )
A.北回歸線 B.赤道 C.北極圈 D.本初子午線
2. 下圖為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這三個地區的共同特征是( )
A.都位于熱帶地區 B.都位于濕潤地區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
讀圖完成3~5題。
3.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分布在圖中( )
A.A處 B.C處
C.E處 D.D處
4.B處的傳統聚落是( )
A.帳篷 B.高腳屋
C.窯洞 D.冰屋
5.造成A、F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經度位置不同
B.緯度位置不同
C.海陸位置不同
D.地形、地勢不同
某學習小組結合“亞洲地形圖”(圖甲)繪制了一幅“亞洲大陸沿87°E的地形剖面圖”(圖乙),兩圖完成6、7題。
6.圖中①為( )
A.烏拉爾山脈 B.阿爾泰山脈
C.天山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
7.圖中②為( )
A.鄂畢河B.黃河C.湄公河D.雅魯藏布江
8.引發亞洲東部和南部水旱災害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復雜多樣 B.水利設施落后
C.降水年際變化大 D.經常有臺風過境
9.亞洲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長快 B.生態環境破壞
C.資源短缺 D.經濟落后
10.根據圖中三類產業比例構成情況判斷,這個國家最有可能是( )
A.日本 B.印度 C.中國 D.蒙古
11.分析亞洲部分國家某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美元)資料,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各國( )
國家日本韓國中國印度越南孟加拉國
人均國民
生產總值34 01012 0301 100540430380
A.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
B.自然條件相差懸殊
C.國土面積差異大
D.人口出生率高低不同
二、綜合題
12.讀“亞洲人口分布略圖”,回答問題。
(1)亞洲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 )
A.東部、北部 B.東部、南部
C.東部、西部 D.中部、北部
(2)圖中M地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字母P在圖中適當的位置標注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4)一艘油輪從波斯灣到中國的上海,走最近的航線要經過( )
A.直布羅陀海峽 B.白令海峽
C.麥哲倫海峽 D.馬六甲海峽
13.(探究創新題)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①、②兩地相比,______地年降水量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請在圖中③處的短線上添繪箭頭,以表示冬季風的風向。
(3)④地區的民居多為尖頂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⑤地的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拉伯地區的居民喜歡穿長袍,且服飾的顏色以白色為主,是因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四幅圖中的__________反映了這一特點。
(5)⑥地的雅庫特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四幅圖中的__________反映了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的生活習性,以捕
魚為生,以_____________為主要交通工具。
答案解析
1.【解析】選D。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穿過歐洲、非洲和南極洲。
2.【解析】選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宜耕作,成為人類文明發祥地。
3~5【解析】3選A,4選B,5選C。第3題,位于亞洲東部沿海的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第4題,B處位于熱帶雨林地區,高腳屋利于通風散熱,適應這里濕熱的氣候。第5題,季風區近海降水多,離海越遠,降水越少。
6、7【解析】6選C,7選D。第6題,由圖甲可知,87°E經線大致穿過青藏高原、新疆的“三山夾兩盆”,“三山夾兩盆”中間山脈是天山。第7題,青藏高原南部邊緣是源于中國的雅魯藏布江。
8.【解析】選C。亞洲東部和南部以季風氣候為主,常受夏季風的影響,容易造成旱澇災害。
9.【解析】選A。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資源需求增加,導致環境破壞嚴重。
10.【解析】選A。由圖可知,該國第三產業比重最大,超過50%。第一產業比重最小。一般發達國家第一產業比重最小,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較小,選項中只有日本是發達國家。
【方法技巧】三類產業構成圖的判讀
對三類產業構成圖的判讀,無論條狀圖還是餅狀圖,判讀時首先要看懂圖例,由圖例所示再估計各類產業所占比重。條狀圖可以根據標尺,較為準確地讀出三類產業所占的比重。餅狀圖則根據扇形面積所占圓的面積的大小確定各類產業所占比重。
11.【解析】選A。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看出,亞洲國家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
12.【解析】亞洲東臨太平洋,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屬于典型的季風氣候,工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北部的M地因地處高緯,氣候嚴寒,人口稀疏。亞非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一艘油輪從波斯灣到中國的上海,走最近航線要經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
答案:(1)B
(2)緯度高,氣候寒冷
(3)
(4)D
13.【解析】圖中①、②兩地由于距海遠近不同,降水差別很大,①地距海近,降水多;②地距海遠,降水少。③處的冬季風由內陸吹向海洋。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影響當地的文化生活、風俗習慣以及民居建筑。尤其一個地方的氣候嚴重影響了當地的飲食習慣和建筑特點。如降水多的地方一般建尖頂房;地震多發的日本,建筑具有防震的特點等。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魚為生,以船為交通工具。ABCD四幅圖,A是沙特阿拉伯人,身著寬大袍子,過游牧生活;B是恒河三角洲;C是西亞厚墻小窗的民居;D是日本用輕質材料建造的樓房。
答案:(1)① ①地距海近
(2)略(由內陸吹向海洋)
(3)降水多 地震活動頻繁
(4)氣候炎熱干燥,太陽輻射強 圖A
(5)氣候嚴寒,地面被冰雪覆蓋
(6)圖B 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6291.html
相關閱讀:寒假接力棒:七年級上冊地理寒假作業題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末試卷(附答案)
2018年春季學期七年級地理下冊期中試卷(灌陽縣含答案)
七年級地理讀圖練習題
2018年5月七年級地理月考試卷(佛山市順德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