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無序與有序》測試題
一、單項
1.生活中有些約定,告訴人們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和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和應該怎樣做,不可以和不應該怎樣做,我們將其統稱為( )
A.風俗 B.社會風貌
C.規則 D.習慣
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告訴我們( )
①國有國法,校有校規,生活中處處有規則②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③有了規則,社會才能由無序走向有序④沒有規則就沒有秩序,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順利進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規則可分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下列屬于非正式的規則有( )
①上食堂打飯時應排隊 ②紅燈停 ③穿著要整潔 ④商品有缺陷可以退換 ⑤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作為學生,不遲到,不早退,這是( )
A.一種規則,但不是法律 B.既是規則,又是法律
C.既不是規則,也不是法律 D.無法判斷
5.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國。加入WTO,同時意味著必須按照WTO的規定與其他成員國進行交往、交流和合作。這說明( )
A.加入WTO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B.在現代社會,經濟交流與合作需要秩序,這種秩序需要一整套規則的保證
C.在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中,有些規則束縛了經濟的發展
D.WTO的成員國經濟水平是一樣的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法律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據此完成6-7題:
6.兩者的區別是( )
A.前者由中學生制定或認可,后者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前者不具約束力,后者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前者只適用于中學生,后者則適用于全體社會成員
D.違反前者不承擔責任,違反后者則要受到法律制裁
7.從比較中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則
B.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則
C.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約束力大于法律
D.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適用人群比法律多
8.法律體現的是 的意志( )
A.少數人 B.剝削階級
C.統治階級 D.廣大人民
9.我國法律的本質是( )
A.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B.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由國家制定和認可
10.下列選項你認為屬于國家強制力的是( )
①軍隊 ②警察 ③監獄 ④法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6年底,我國互聯網上大規模爆發“熊貓燒香”病毒及其變種,導致上百萬用戶遭受感染和破壞。后來公安機關一舉偵破此案并抓獲8名犯罪嫌疑人。這說明了( )
A.網絡的危害不可避免 B.公民在網絡上可以隨意發布信息
C.網絡給人們生活提供便利
D.在虛擬世界,我們也要遵守規則和法律
12.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限制生活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和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這份通知是( )
A.強制性的 B.非強制性的
C.是國家的法律 D.是地方性的法規
13.在現實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方法,而是解決糾紛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在以下四種情形,你認為最適宜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是
A.佳佳的父親以佳佳未隨父姓為由,拒不支付扶養費
B.某班同學因數學老師無故拖堂準備狀告該老師
C.王虎因同桌喊他“王瘸子”,與同桌爭得面紅耳赤
D.小麗因媽媽偷看自己的日記好幾天不理媽媽
14.服務于英國警界的尼格爾?柏加,一次到英格蘭一個湖泊區度假,發現自己在30公里的限速區自己以33公里的速度行駛后,給自己開了一張違例駕駛傳票,到目的地后交給了當地交通當局,尼格爾?柏加獲得了“世界最誠實警察”稱號。由此可見
A.這是一種炒作行為 B.他在一個人獨處時仍然能自律
C.沒有他律是不能做到的 D.他的做法不可取
15.2007年5月29日,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和玩忽職守被依法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說明( )
A.有法可依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B.對領導干部犯法更要從嚴、從重處罰
C.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16.學校是我們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遵守學校規則才能保證我們學習和活動的順利進行。下面幾個同學的做法你贊同的是( )
A.小紅總是在上課鈴響后才走進教室
B.小張和小明在課堂上和會議上隨便講話
C.小李從不在教學樓走廊里嬉戲打鬧和大聲喧嘩
D.小彭在圖書館一邊看書一邊吃零食
二、非
17.在社會生活中,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那么法律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18.請簡述規則與秩序的關系。
19.肖玲所在班級以前在晚自習時,總是要老師監督、校領導巡視,而通過開展學生自制活動后,現在晚自習已無需老師監督,紀律非常好。她們總結班級自習時教室紀律好壞的前后變化:以前班主任在而安靜,班主任離席則出聲;后來學生自制而安靜。
你怎樣看待肖玲班級前后的變化?
20.關于自由和規則的關系,曾有人做過這樣的描述:行星說,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軌道上動作;火車說,自由就是在鐵軌上來回奔跑;魚兒說,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歡快地遨游;風箏說,自由就是系著一條長線在風里飛翔;汽車司機說,自由就是牢記交通規則,握好方向盤。這段描述說明規則和自由有著怎樣的關系?
21.“世界上沒有不受限制的自由”,這是一條幾乎人人明白的道理,但是在虛擬世界中,人的各種行為控制起來卻沒有那么容易。
(1)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沉溺虛擬時空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危害?
(2)在這個“沒人看得見”的“真空”中,怎樣才能維持匿名世界的道德和秩序?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D 3、B 4、A 5、B 6、C 7、A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B 15、D 16、C
二、非選擇題
17、P60-61
18、P53
19、以前是班主任他律的力量所致,是表面的,作用有限;后來是學生自律的結果,因而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她們班級的變化,說明了她們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20、紀律、法律等規則制約著人的行為,也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違背規則,我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1、(1)沉溺網絡會影響學業的進步,網上良莠不齊的信息也易使我們弱化道德意識,不利身心健康,甚至誤入岐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2)國家、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有關網絡管理的規定。每個人應把這些外在的規定變為自己內心的要求,并以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88291.html
相關閱讀:2014-2015沙河市七年級上冊思品12月聯考試卷(新人教版帶答案)
七下思品人生當自強單元復習題(有答案人教版)
七年級下冊思品選擇題專項訓練試題(魯教版)
2015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第二章測試題(教科版含答案)
初一政治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