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如:歐洲的德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如:非洲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3、世界人口最稠密4個地區:如①亞洲東部和②亞洲的南部、③歐洲西部、④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4、世界人口最稀疏4個地區:①干旱的荒漠②寒冷的極地③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④原始熱帶雨林
5、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6、人口的增長應與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鄉村人口遷入→城市”原因:
①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②城鄉差別-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比鄉村好。
“鄉村人口遷入→城市”對城市的影響:
①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的建設與繁榮;②過多的涌入,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膨脹,以及引發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交通、治安、環境等問題。
7、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噪聲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09438.html
相關閱讀:最大的島嶼群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