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理是在初中階段新開設的一門學科,如何在眾多科目中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在初始階段就帶領學生暢游地理的海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是值得我們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來闡述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關鍵詞】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初中生要學習的科目多,課業負擔繁重,并且在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地理學科顯得無關緊要,因此地理教師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需要在課時少的情況下創造高效課堂,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什么是高效課堂?
(1)實現單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其教學內容全部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只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設置一條單一、清晰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節省不必要的時間和環節,使課堂井然有序。
(2)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二者缺一不可,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作用更不可忽視。真正的高效課堂絕不是只照顧到個別學生,或人人都是“低頭族”,而是盡可能地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師生配合,才能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2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1)精心準備,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紤]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要在課堂伊始的導入部分就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一堂課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格外重視導入部分,多花費一番時間和精力仔細打磨。首先,回歸教材,從教材出發,夯實基礎。教材體現了編者的意圖,是許多專家智慧的結晶,使得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喜歡建造空中樓閣,自由發揮,棄教材內容于不顧。其實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是必要的,但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踏踏實實地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其次,設計一條單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學目標,使整堂課的教學都有的放矢;最后,在設計課堂導入時,充分體現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基礎、興趣包括性格等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在講授《經線和緯線》這一課時,考慮到這節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學生難以接受,在設計課堂導入時結合數學學科中的“平面直角坐標系”,針對學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建立了坐標系,每一名學生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坐標,并進行了相關聯系,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了這節課的教學:“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坐標,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也是如此,那么,它們又該如何定位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經線和緯線》!边@樣一來,在講授地理的同時與其它學科相結合,給學生一種新奇之感,賦予每個學生參與進來的機會,課堂氛圍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運用小組教學法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強調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他們才能真真切切地學到東西,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小組教學法是近年來在中小學課堂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契合這一教育理念,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小組的劃分上,絕不是隨意的劃分,而是要執行“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一方面保證小組之間水平相當,在進行比賽等活動時能夠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要保證小組內的百花齊放,實現學生的多樣性,讓學生自由發展;第二,賦予小組每一名成員不同的任務,哪怕是謹小慎微的學習任務,比如記錄員、監督員等,定期輪換職位,引導學生各司其職,在學習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情商教育;第三,教師所起到的只是引導的作用,主要發揮學生的作用,充分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平臺,他們一定會還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例如,在講授《56個民族》這一課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教學的優勢,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師長、調查走訪等方式了解不同的民族的歷史、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基本常識,回到課堂中來小組之間互相分享、交流,實現共贏。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有的民族全面的了解,讓學生消除偏見,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地看待問題,民族團結、和諧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樣一來,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中來,也不再感覺學習地理是一項艱巨的學習任務。
(3)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來源于我們所處的生活,最終又要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地理也不例外。教學低效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教師僅僅把它當做教學,學生也僅僅把它當作是學習,如果師生雙方都能夠認識到我們學習地理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一項技能,以便于更好地運用于生活之中的話,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會提高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實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讓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充滿正能量;注重地理學科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與其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講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不如讓其顯而易見,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這個道理。例如,在講授《水是寶貴的資源》這一課時,為了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明白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水也是我們共享的資源,我布置學生開展一項調查活動:“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你有哪些辦法?”學生們十分認真地投入其中,通過走訪、調查問卷等形式搜集了很多數據資料,并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從向父母親人倡導節水開始,逐漸擴散,為節約水資源貢獻一分自己的力量。這次活動也讓我看到了學生們不同以往的一面,學生們沒有高喊什么口號,而是身體力行,只要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距離我們實現“中國夢”還會遠嗎?
總而言之,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是課堂節奏快,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也不是課堂氛圍多么活躍,而是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知識恐怕永無止境,但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可以使學生受益無窮,使用一生,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讓學生初學地理便愛上地理、愛上地理課堂,不再把它當作是一項任務去完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26864.html
相關閱讀: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