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教學創新教育探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素質,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強,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于創新的品格,從而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1現今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今中學地理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問題有:一是以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忽視能力的培養;以毫無遺漏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為教學目標,甚至是簡單的重述教材,照本宣科,重點抓不住,難點突不破,學生缺乏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二是教師獨占講臺,唱主角,學生只聽,被動接受,死記硬背。一堂課就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講到底”,教學效果差,根本談不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更談不上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影響教學質量。三是把課堂作為傳授知識的“唯一”途經,不重視課外活動等其他教學形式,使學生的知識獲取局限于教材,沒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環境。

2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措施

2.1激發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主動開展創新活動的觀念和意識,表現為對創新的重視、追求和開展創新活動的興趣與欲望。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一種積極和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創新意識包括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等。(1)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和想象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弛騁想象,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懷疑一切。為此,教師要在相信學生具有創造潛力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如上課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允許學生和老師爭論;課堂提問時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盡量消除學生怕答錯的思想負擔。(2)要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要使學生在將來的地理學領域中有所創新,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濃厚興趣。為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理直氣壯地向學生說明學習地理對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現學科知識的魅力。2.2啟迪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地理教學中創新思維與常規思維相比較有幾個特點,即流暢性、靈活性、求異性、綜合性、圖像性。因此,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實際上就是對地理圖像的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以及對地理圖像的理解、記憶與知識遷移的能力。(1)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想方式。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思維的發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獨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應著重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思路、方法。(2)加強逆向思維訓練:逆向思維是創造發明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面對需要創新的問題,當從正面難以突破時,如果能反過來思考,或顛倒過來考慮,那就能獲得與眾不同的新想法、新發明。地理科中有必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逆向思維的訓練,促進思維的流暢性。教師如果能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的設計一些超乎尋常、進行假設性推測的例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練習,既可豐富學生的想象,加深對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3)加強讀圖填圖訓練,強化思維的圖像性:各種地理現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間里,地理科學是以空間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具有突出的空間性特點,組成地理環境的地形、氣候等地理要素間的相互聯系則要通過地理圖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了解。地理圖像直、簡明地表述了地理現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圖像的使用,特別是讀圖填圖技能的培養,有助于知識的記憶、理解、運用,進而培養地理創新思維。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運用各種現成的圖像(課文插圖、地圖冊等)外,還應結合教材創造性地將文字轉變成圖像開進行教學,從而在培養學生的一般空間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思維的圖像性。例如講解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的規律時,如果單純用語言說明,學生掌握這一點知識點要花很大精力;若設計成示意圖,邊講邊繪,變成一幅簡圖,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培養創新能力

3.1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善于質疑問難、發現問題,不僅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創新品質。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出新的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思考與探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3.2過程讓學生去感受:學習科學知識,是讓學生單純地記憶和背誦結果,還是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這是能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要求學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動記憶課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進行探索,把學習過程變成再次發現人類積累知識的參與式活動。3.3結論讓學生去總結:例如,在學習“長江”一節時,關于長江洪澇災害的原因,提前向學生布置學習目標:(1)自然原因有哪些?(2)人為原因有哪些?(3)你認為長江洪澇災害加劇的原因中自然原因為主還是人為原因為主?由于學生做了大量準備,所以課堂發言異常熱烈,甚至形成了“自然派”和“人為派”兩軍對壘的激烈場面。兩派引用實例,各抒己見,唇槍舌劍,經過爭辯,最后達成了共識,一致認為,人類活動使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不斷加劇。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大力倡導創新精神,這是擺在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創新素質,我們地理教師責無旁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29949.html

相關閱讀: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