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之我國荒漠化形勢】,我國荒漠化形勢十分嚴峻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
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肅、寧夏先后發生強沙塵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蹤,264人受傷,損失牲畜幾萬頭,農作物受災面積33.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東發生了一場席卷我國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地區的強沙塵暴,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月16日飄浮在高空的塵土在京津和長江下游以北地區沉降,形成大面積浮塵天氣。其中北京、濟南等地因浮塵與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從天而降。寧夏銀川因連續下沙子,飛機停飛,人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據記載,我國西北地區從公元前3世紀到1949年間,共發生有記載的強沙塵暴70次,平均31年發生一次。而建國以來近50年中已發生71次。雖然歷史記載與現今氣象觀測在標準上差異較大,但證明沙塵暴現在比過去多得多,是沒有問題的。
嚴峻的事實
根據對我國17個典型沙區,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陸地衛星影像資料進行分析,也證明了我國荒漠化發展形勢十分嚴峻。毛烏素沙地地處內蒙古、陜西、寧夏交界,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40年間流沙面積增加了47%,林地面積減少了76.4%,草地面積減少了17%。渾善達克沙地南部由于過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間流沙面積增加了98.3%,草地面積減少了28.6%。此外,甘肅民勤綠洲的萎縮,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林和紅柳林的消亡,甘肅阿拉善地區草場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嚴峻的事實,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總結:土地荒漠化最終結果大多是沙漠化。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發生越來越頻繁,且強度大,范圍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70958.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