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地理環境,通常是指環繞人類社會的自然界,又稱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它是由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動物界等要素組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一要素影響另外要素,這一部分影響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區,由于獲得的太陽熱最多,形成高溫多雨氣候,從而為熱帶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多樣的植物和豐富的果實,又為多種多樣的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這種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構成赤道低平地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有明顯差異,這一整體乃是由于安第斯山這個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為整體性的地理環境,它的各個地區的形態和結構并不相同,總是有規律地因地而異,通常表現為地帶性差異和非地帶性差異。地帶性差異主要指陸地上的自然帶,沿緯線方向成一定寬度延伸,并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帶狀規律性。地帶性差異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個橢球體,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勻,產生了沿緯向分布的熱量帶。熱量分布的地帶性,影響著水分的分布,各個地帶不同的熱量和水分條件,又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征。在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下,氣候也是按地帶分布的。氣候影響植物,而植物與動物又有密切關系,因此,不同的氣候帶就有不同的植物帶和相應的動物界。這樣,在整個大陸上形成一系列按緯向分布、南北更替、各個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的自然帶。

然而在世界大陸上,很少能找到整齊地按照地帶性因素形成并分布的地理環境,它們在地形、海陸分布、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下,改變了自然帶東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規律,而表現為垂直地帶性或經向地帶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這種差異,不是因緯度高低而產生的,故叫非地帶性差異。

經向地帶性是非緯向地帶性的一種表現,是指自然地理現象近于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的帶狀分布規律。由于海陸分布、洋流、山脈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氣濕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內陸遞變,從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東西變異。垂直地帶性,一般指高山地區自然地理現象隨著高度而遞變的規律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58622.html

相關閱讀:最大的島嶼群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