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世界遺產??中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產之一--泰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地理網 整理大量地理學科資料,更多地理學科資料請關注地理網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莊嚴神圣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概 況

  泰山位于中國北部山東省中部的曲阜市,這里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故鄉。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古代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泰山日出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志,每當云霧彌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泰山佛光是一種光的衍射現象,它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據記載,泰山佛光大多出現在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霧的天氣,而且是太陽斜照的時候。

  泰山還以石刻眾多聞名天下,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親自提寫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辭優美,書體高雅,制作精巧。泰山現存有石刻1696處,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記載泰山歷史的重要資料,又是泰山風景中的精彩去處之一。

  文化遺產

  泰山云霧

  悠久的歷史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筑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圣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臺、猛虎溝等。 神山、文化寶庫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征,成為一座神圣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实鄣姆舛U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筑群22處(表3),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宗 教

  泰山宗教發祥久遠,佛教于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巖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唐宋時,靈巖寺極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巖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戰國時就有方 士隱居岱陰巖洞;秦漢后詞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后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響最大。

  自然遺產

  地層地貌

  泰山日出

  泰山的形成,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個地質時代的演變過程。泰山運動形成了巨大的山系,燕山運動奠定了泰山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泰山的雄偉和今日泰山的總體輪廓。泰山有豐富的地殼運動遺跡,具有世界意義的地質科學研究價值。泰山地區的寒武紀片麻巖群是華北臺地的基底,地層剖面出露齊全,化石豐富,保存完好。泰山雜巖有20億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巖石之一,對研究中國東部太古代地層的劃分、對比,以及太古代歷史的恢復,均具重要意義。泰山西北麓張夏、崮山、炒米店一帶的灰巖和砂頁巖發育典型,已確定為我國寒武系中、上統的標準剖面,是古生物許多種屬的命名地或模式標本原產地。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巖層上裂隙泉分布甚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泉水甘冽透明,“性寒而沉,味甘而潤,有清心明目,止煩潤腸及利二便和輕身延年之功效”,古人稱為“泰山神水”。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炭巖巖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繡川向北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帶,巖溶水向北潛流,受地層區輝長巖的堵截,紛紛涌露,使古城濟南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泰山位于華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與黃河中下游的東西通道交叉樞紐之側,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對泰山影響的擴大及其文化的弘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植被古木

  泰山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植被覆蓋率達80%,從山麓拾級而上,可依次見到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垂直界線分明,植被景觀各異,F有種子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種,草本植物72科556種,藥用植物111科462種。

  泰山的古樹名木,源于自然,歷史悠久,據《史記》載:“茂林滿山,合圍高木不知有幾”,現有34個樹種,計萬余株。他們與泰山歷史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著名的有漢柏凌寒、掛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歲、六朝遺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銀杏、百年紫藤等,每一株都是歷史的見證,歷經風霜,成為珍貴的遺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70689.html

相關閱讀: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最大的島嶼群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