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說在雙臺河的入海
口處,每當海潮退去之后,會出現一片奇異的景觀——紅海灘,只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并沒有去理會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陽之中的楓林或經霜之后的西山紅葉吧然而幾前,當我真的與紅海灘晤面時才如夢方醒——湛藍湛藍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蕩無垠的玫瑰紅,紅得那么嬌艷,那么透,那么珠光閃爍放眼望去,那紅還無休止地向著天邊和大海延伸著這生命之血的紅啊,紅出一種燃燒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剎那間,說不清我的心是收縮了還是放開了,我仿佛變得很小很小,像是變成了海灘嫣紅之中的一個點,又仿佛變得很大很大,大到張開雙臂就可將茫茫的紅海灘擁抱
自從去了一次紅海灘,冥冥之中似乎總有一種聲音在耳畔滾動,它從遙遠的天邊注入我的靈魂深處——這是來自大自然的聲息,是天籟
之聲,還是紅海灘的呼喚?
我曾向海洋科研的專家咨詢過紅海灘的成因,那是在海灘上大面積生長的一種植物叫堿逢草,經過含有大量鹽分的海水日復一日的浸泡,才逐漸變紅的在其他一些含
堿量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長有這種植物,只是沒有形成這樣大的規模又
沒有海潮浸泡的機遇,才沒有形成這樣的景觀我也曾仔細地觀察過這纖細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須根極多,密密麻麻地緊緊抓住海灘的
泥土,這樣,大海無論是驚濤拍岸還是輕柔的摩挲,它都會緊貼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繼續從容嫻靜地顯露著它的殷紅我還知道了這種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藥用,20
世紀60
代國家經濟困難時期,這堿蓬草不知拯救過多少人的性命呢!
從此,我不再流連那夕陽下的楓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紅葉,每有機會,便到海邊,凝望那一望無際的玫瑰紅經人指點我還驚喜地發現,不僅僅在水陸邊緣有這誘個的景觀,乘船出海,在雙臺河口與渤海灣間的潮間帶上,也有大面積的嫣紅在那苧不到盡頭的嫣紅之中,常有一條條纖細的小溝,泛著金鱗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
兩遭蛾眉,更烘托出整個臉部俊美的輪廓這一望無際的空曠之中沒有花香,沒有鳥語,只有點綴其間的簇簇蘆葦在秋風之中訴說著它們蒼涼的嫵媚,就連不時掠空飛過的鷗鳥也是靜靜的,不出聲響極遠處的海面,有三三兩兩的帆影緩緩駛過與紅海灘對峙的是海浪,它們噴著泡沫,綻放著朵朵銀花這一切,活脫脫是天神地母揀盡人間
自然坦蕩的情愫鋪就而成,鐘靈毓秀,風物絕頂靜靜地站在它的面前,做作、矯揉、壓力、限制和虛榮都會化為烏有,人變得更有生氣與活力,人,更像一個人了
感謝博大精深的大海億萬斯,大海創造了無數奇跡,就連人類也是從大海中走來的大海是歷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創造者面對碧沉沉的大海和橫無際涯的紅海灘,我陡生負疚之感在煩躁的城市喧囂和高樓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紅海灘啊,你給人以千金難買的心靈撫慰!我們該怎樣回報呢?
在熙熙利來、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會有人對它無所用心,他們對寧靜之美、自然之美不
屑一顧是因為他們早已喪失了精神家園,他們另有所“醉”,誠如郭小川在詩中寫到的那些“財主”和“衙役”們,追風逐潮、追名逐利的黑心人是永遠也不會具有這份自然坦蕩的心境的
由此,我想起了晉代詩人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啊,在這個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境界,而所有的境界都是需要人用心靈去默默地體驗,才得到的
(選自《散文天地》,略有改動)
1
.看到那坦蕩無垠的玫瑰紅,自己仿佛變得很小很小,像是變成了海灘那嫣紅之中的一點,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覺?
2
.對紅海灘能產生美感,并從中領悟到人與自然的意義,最關鍵的是這個人的生活詞典中被刪去了兩個詞請問是哪兩個詞?
3
.“我不再流連到夕陽下的楓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紅葉”,這原因是什么?
4
.這篇文章在寫作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并舉例說明
5
.文章最后引用陶淵明的詩作結,有何作用?[
來源:
學,
科,
網]
6
.概括本文的主題
答案
1
.因為對紅海灘的熱愛和鐘情
2
.“名”和“利”
3
.發現了紅海灘的美,一種燃燒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
4
.對比手法對比一:“我”對紅海灘的印象與“近于夕陽之中的楓林或經霜之后的西山紅葉”的對比對比二:對夕陽下的楓林不再流連,對西山紅葉的漸漸疏淡,轉而對一望無際的紅海灘的贊美對
比三:紅海灘給人們奉獻的多,人們卻無一點回報;有人對紅海灘不屑一顧,有人從中發現了真善美
5
.告訴人們要想于煩惱
喧囂的塵世中做到心遠,需要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對世事的認識,一種經過了多層思想之紗濾過后的結晶
6
.所有的自然只能是自然,它所產生的境界都需要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去體驗沒有了人,一切都只能是原本的物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05720.html
相關閱讀:散文《有家無長》閱讀答案
《太陽和霓虹燈》閱讀答案
《西風胡楊》閱讀答案及詳細分析
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溫新街《油紙傘》閱讀答案
《絕唱》散文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