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又要耐得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爐,實則辯證統一。耐得寂寞是專心求一,厚實的底蘊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堅韌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煉;不甘寂寞是奮發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燒,驚人的創造在不甘中迸發,追求的目標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務實,“不甘”促飛躍。“不甘”須“耐得”墊底,“耐得”須“不甘”引領。“不甘”與“耐得”兩相交織,兩者兼備,才能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倫甘于寂寞,7
歲學戲,9
歲成為四川自貢市川劇團的“九齡童”,工齡四十多,居然沒有換過供職單住。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戲、幾卷雜文、兩打碑賦”名揚天下。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風里來雨里去研究雜交水稻;不甘寂寞,時刻瞄準更高的目標。
④耐得寂寞,非是隱形遁跡,枯槁心靈;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騖遠,四面出擊,而是專攻與博取同存,冷靜與激情共聚,埋頭與抬頭互輔。對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為,境界之為。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騰飛之兩翼,左右相助,得心應手,獲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輝煌。
14
.請你結合第①
自然段的內容理解畫線句的含義。(2
分)
15
.第②③
自然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其特點和作用。(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4
.(2
分)“
耐得寂寞”才能有深厚的積累,而深厚的積累正是不甘寂寞,大有作為的基礎(1
分)。
而有了“
不甘寂寞”
才會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才能使“
耐得寂寞”
有真正的價值(1
分)。
15
.(3
分)舉例論證(1
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的名人并舉,全面而典型地論證了本文的論點,更具說服力(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93004.html
相關閱讀:《西風胡楊》閱讀答案及詳細分析
散文《有家無長》閱讀答案
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溫新街《油紙傘》閱讀答案
《太陽和霓虹燈》閱讀答案
《絕唱》散文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