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南約40公里,地跨北京市房山區和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淶源縣。公園總面積953.95km2,劃分為八個園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園區、石花洞園區、十渡園區、百花山-白草畔園區、云居寺-上方山園區和圣蓮山園區屬地為房山區;野三坡園區和白石山園區屬地為保定市的淶水縣與淶源縣。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擁有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它展現了中國華北地區數十億年以來地球演化發展的歷史畫卷,記錄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個地質年代的動蕩變遷,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1929年“北京人”的發現,震驚了世界,使“周口店”成為國內外研究古人類活動的著名發祥地;還有反映陸內造山運動的地質遺跡分布廣泛、特征明顯,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中生代造山運動——燕山運動的命名地。正是這些寶貴的地質遺跡資源,使之成為一百多年來中國地質工作開展最早的地區,也是眾多著名中國地質工作學者的搖籃。
公園內十分發育的碳酸鹽巖地表巖溶地貌和多種化學沉積類型的溶洞洞穴景觀,是北方地區半干旱半濕潤溫帶型喀斯特景觀的典型代表,具有美妙絕倫的觀賞性。區內單面山、墻狀山、塔狀山,疊峰屏立、挺拔險峻、山體陡峭、棱角分明,浩浩一派北方巖溶地貌景象;以負地形巖溶地貌出現的嶂谷在園區綿延百里、蜿蜒曲折、絕壁千仞,其“雄、險、奇、幽”的景色令人驚嘆忘返;白石山大理巖與花崗巖“雙層結構式”地貌是一處獨特的構造—沖蝕巖溶地貌景觀。石花洞溶洞群及溶洞內多種類型化學沉積形態是中國北方地區特有地質條件造就的地下巖溶藝術殿堂,其觀賞和科學價值具有同等重要性。
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公園積淀了深厚的文化遺產,留下了古建筑、石窟石刻、古遺址、古墓葬等多處文化景觀資源。以石刻佛經聞名世界的云居寺擁有1300多年歷史,是我國一所重要的佛教寺院;崖壁之上多個朝代的摩崖石刻,是人類歷史文化長河的見證;還有以座落在房山良鄉的遼代建筑昊天塔為代表的古塔是歷代塔建藝術的薈萃之地,有著重要的觀賞與研究價值;白石山長城是明代長城中保存較好的地段,保持了長城的原始面孔,是中華民族的重要遺產。
地理網有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繼續閱讀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53333.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