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
①
蘆葦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輕軟的絲絮絮出來的。
②
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溝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單獨生長,要長,就是一片,一群。擠擠挨挨,摩肩接踵,親親密密。它們是最講團結精神的。這一點,比人強。人有時喜歡離群索居,喜歡獨立特行。所以,人容易孤獨,而蘆葦不。
③
風吹,滿天地的葦花,齊齊的,朝著一個方向致意。它讓我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那樣的詩句來,那是極具蒼茫寥廓,極具凄冷迷離的景象?墒,我眼前的葦花不,一點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團一團的溫暖。冬陽下,它像極慈眉善目的老婦人的臉,人世迢迢,歷盡滄桑,終歸平淡與平靜。
④
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兩枝最茂盛的葦花。一旁的農人經過,看我一眼,笑笑。走不遠,復又回過頭來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為,采這個做什么呢!
⑤
我是要把它帶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著一片一片肥碩的葉。這是我的一個學生,在江西讀書,不遠千里給我捎回來的;ㄆ刻,沒有花能配它。插兩枝葦花進去,卻剛剛好。(a)
葦花伸出長長的脖頸,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綿軟、溫柔,一團和氣。
⑥
來我家的人看到,驚奇一聲,這不是蘆葦嗎!
⑦
當然是。尋常的物,換了一個環境,就顯出不尋常來。有一句話講,環境造就人。其實,環境也造就物的。
⑧
我的老父親看到,卻吃吃笑出聲來。他說,丫頭,虧你想得出。我知道父親笑什么,老家遍地蘆葦,沒人拿它當寶貝的。
⑨
冬天,農閑。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溝邊河邊割蘆葦,運回家當柴火。(b)
一叢一叢的蘆葦倒下,葦花受了驚嚇,撲撲撲,四下飛散,飛絮滿天。農人的頭上身上,都沾滿葦花。他們把它當塵一樣的,隨便拍拍,輕描淡寫。彎腰,卻在小鳥用葦花壘成的窩里,撿到幾只還溫熱著的鳥蛋。他們很高興地把鳥蛋揣進懷里,哪里顧得上半空中,鳥的凄凄鳴叫呢。他們的眼前,晃過家里幾個孩子的小臉。請原諒,貧窮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
我的祖母用葦花絮過枕頭和尿墊。她稱葦花叫茅花。“那個時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凍得裂了口子,還是一條溝一條溝去摘茅花,摘回來給你爸絮枕頭,絮尿墊。茅花軟乎乎的,我的兒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說到這兒,就停下來,眼神里波光乍現。她想起她初為人母的幸福時光了,多遙遠哪。而我,總會在她的話里,發好一會兒的呆。我轉身,看著頭發已漸灰白的父親想,這么老的父親,也是被他的母親疼大的。人類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這樣的愛啊,年年復年年,如葦花。
⑾
也見過村人用葦花編毛窩的。這是一種草鞋,編出的毛窩,像毛茸茸的小船兒。天寒地凍,凍僵的雙腳,伸進毛窩里,又輕軟,又暖和。人被凍僵的神經,也一下子活絡起來。貧窮年代,它默默無聞地,溫暖了多少雙腳!
⑿
現在,毛窩已很少見了。今年,我去一個山溝溝游玩,在一間供游人游覽的舊作坊里,赫然見到毛窩。它們被染成五顏六色,一雙一雙串在一起,掛在墻上,成了藝術品。
20.
作者筆下的蘆花有什么特征?請從文中摘抄詞語進行概括。(2
分)
21.
文章第
②
段寫蘆葦時,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2.
作者在記敘“我”攀了兩枝最茂盛的葦花,將它插在花瓶中這一事件時,分別寫到了農人和父親的笑,各自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3.
本文語言優美,請從a
、b
兩處任選一個句子進行賞析。(2
分)
24
.本文標題為“溫暖的葦花”,“溫暖”有哪幾方面的含義?請說說你的理解。(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606576.html
相關閱讀:《西風胡楊》閱讀答案及詳細分析
散文《有家無長》閱讀答案
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溫新街《油紙傘》閱讀答案
《絕唱》散文閱讀及答案
《太陽和霓虹燈》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