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化大革命到來之前,我才20
多歲。我決心把一生的時光,都溶進調色盤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鳥、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冥冥中一張張模糊而有生氣的臉,把我牢牢地固定在畫架前,再也沒有想到與它分開。
②然而,1966
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動亂就像從天而降的重錘,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于是,往日那些山光水色、鳥語花香,美夢一般流散了。
③一夜之間,千萬人的命運發生驟變;千萬個家庭發生了在書本里都不曾見過的怪誕離奇的悲劇。那時在海河邊有個地方叫掛甲寺,經常會發現有投河自盡的人。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間捆著嬰兒一同殉難的婦女。每當看到這些下狠心毀掉自己的人時,我的心都會顫栗,心想他們必有許多隱忍在心、難以抗拒的苦痛。于是我便不自覺地虛構起他們生前的故事。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萬千感受也都自然而然地向虛構的故事中聚擁而來。開始,我只是把這些故事講給至親好友們聽。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地點、社會背景全換成外國的,當做一個個舊的外國小說或電影故事。我以講故事來排遣郁結心中的情感。
④一個夜晚,外邊刮著冷風。一位許久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來。他不等我說什么,便一口氣講了他長長一段奇特的遭遇。我聽著,流下淚,夾在手指間的煙卷滅了也不知道。他講完了,忽然用激動得發顫的聲音問我:“你說,將來的人會不會知道咱們這種生活?這種處境?你說,現在有沒有人把這些事寫下來?可是那就得冒著生命的危險呀!不過,這對于將來的人該是多么有價值!” 我們都沉默了。我倆都順著他這番話思索下去……從此,我便產生了動筆寫的念頭。
⑤我把自己鎖在屋里,偷偷寫起來,只要有人叩門,我立即停筆,并把寫了字的紙東藏西掖,盡管是片言只語,但是這片言只語要是被人發現,就會毀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設想。后來寫得多了,我就把這些寫好的東西埋藏在院子的磚塊下邊、塞在樓板縫里,或者一層層粘起來,外邊糊上宣傳畫片,做為掩蔽,以便將來有用時拿溫水泡了再一張張揭出來……但藏東西的人總覺得什么地方都不穩妥。一度,我把這些稿子卷成卷兒,塞進自行車的橫梁管兒里。這車白天就放在單位里,單位整天鬧著互相查找“敵情線索”。我總覺得會有人猛撲過去從車管兒里把稿子掏出來。不安整天折磨著我。
⑥終于有一天,我把稿子悄悄弄出來,用著燒了。心里立刻平靜下來,跟著而來的卻是茫然和沮喪。
⑦以后,我一旦有了抑制不住的寫的沖動時,便隨寫隨撕碎,扔在廁所里沖掉;有時寫好了,輕輕讀給自己聽,讀到自己也受感動時便再重讀幾遍,最后卻只能戀戀不舍地投進火爐里。當輾轉的火舌把一張張浸著心血的紙舔成薄薄的余灰時,我的心仿佛被灼熱的火舌刺穿了。寫了不能發表,又不能給任何人看,還收留不住,有什么用?多么傻氣的做法!多么愚蠢的沖動!多么無望的希望!
⑧但是我必須從自己身上尋找力量充實自己。我發現,我是有良心的,我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我是悄悄地為祖國的將來做一點點事呀!這樣,我便再不毀掉自己筆下的每一張紙了。我下了決心,我干我的——不管將來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遙遠,不管路途中間會多么艱辛和寂寞,會有多大的阻礙,會出現怎樣意外的變故。
⑨現在回想起來,這便是我走向文學之路最初的腳步了。
⑩那年我在滇南,那里的亞熱帶風情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頂、傣族人的竹樓、苗族婦女艷麗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櫚、芭蕉、竹叢、雪花一樣飄飛的木棉和藍藍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動不已。不知不覺又喚起我畫畫的欲望。我回到家,趕忙翻出擱放許久的紙筆墨硯,呆在屋里一連畫了許多天,還拿出其中若干幅參加了美術展覽。當時,一些朋懷疑我要重操舊業了。不,不,這僅僅像著了魔似的鬧了一陣子而已。跟著,潛在心底的人物又開始浮現出來,日夜不寧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畫具,抹凈桌面,擺上一疊空白的稿紙……
11
是啊,我之所以離開至今依然酷愛的繪畫,中途易轍,改從寫作生涯,大概是受命運的驅使吧!這不單是個人的命運,也是同時代人、祖國、民族共同的命運所致。
13.
文章中作者詳細寫出了自己在“文革”那個特殊年代里最初走向文學之路時的寫作經歷及心路歷程,閱讀文章第⑤
—
⑧段,填寫表格。(5
分)
“我”的寫作歷
“我”的心路歷程
偷偷寫并用各種方法藏稿子
①
②
平靜、
茫然和沮喪
③
④
珍惜寫下的稿子
⑤
14.
本文第⑩段作者記敘了自己因感動而重拾畫筆,最后又依然回歸文學之路的事情。這些記敘有什么作用?(4
分)
15.
作者為什么說改從寫作生涯僅是個人的命運,“也是同時代人、祖國、民族共同的命運所致”?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出你的理解。(不超過150
字)(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命運的驅使》
13
.
①害怕、不安
②把保存的稿子燒毀了
③隨寫隨毀稿子 ④痛苦、絕望、憤懣
⑤堅定、義無反顧
(共5
分。每小題1
分)
14
.
表現出作者對繪畫的熱愛,并有一定造詣(小有成就);照應了文章第①段內容,強調了自己對繪畫的情感;突出自己對文學的珍愛之情,體現了自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共4
分。每個要點1
分,表達1
分。)
15
.答案示例:
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讓作者從事繪畫的夢破滅了;看到了很多家庭的不幸、無辜人的含冤自殺,聽到老朋友坎坷的經歷,他們的悲苦刺痛了作者的心;這些人都是與作者同時代的人,他們的悲劇命運也就是祖國與民族的悲劇。出于要真實表現這段同時代人、祖國、民族悲劇歷史的責任感,作者走上了文學之路。
(共6
分。能夠扣住個人、同時代人、祖國民族三個角度談理解,分別得2
分、1
分、1
分,責任感理解1
分,語言表達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620804.html
相關閱讀:《西風胡楊》閱讀答案及詳細分析
《絕唱》散文閱讀及答案
《太陽和霓虹燈》閱讀答案
散文《有家無長》閱讀答案
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溫新街《油紙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