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雨大水急,排水管道出現阻塞,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承恩寺的一進院內門前被沖出一個直徑5米、深約5米的大坑。
在“7?21”特大自然災害中,全市有163處文物單位不同程度受損。昨天,記者實地走訪部分文保單位了解到,暴雨造成的文物險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受損單位也已展開修繕。另外,由于近期還有降雨,為了安全度過汛期,各文物單位已經開始拉網排查隱患,同時備足防汛器材,以確保文物安全。
大葆臺西漢墓全面檢修
昨天下午,原本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鎖著大門,暫停開放。門口貼出因維修閉館的公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災害發生前,博物館就擬訂了維修計劃。暴雨當天,博物館門前的確水深接近1米,但墓室內部并未積水漏雨,也沒有受到任何損毀。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門口的公告中寫明:“我館展廳建筑緊急維修,為保證文物安全和觀眾安全,自7月1日至8月31日閉館!睋ぷ魅藛T介紹,現在西漢墓室內正進行檢測,查看有何地方需要維修,但尚未啟動維修工程。博物館內的辦公區域已經使用了十多年,現在也正在進行線路維修。記者在博物館內看到,部分工作人員已從南側的辦公區搬至北側的一間會議室內辦公。
由于墓室已經關閉,記者從玻璃窗外看到,內部非?諘纾瑳]有施工的痕跡,墻壁上也沒有水印。在陳列廳的門口,整齊地堆放著一排半米高的防汛專用沙袋,只在門口處留出一個缺口,供人進出。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沙袋是為防備再下大雨準備的。
據工作人員回憶,7月21日暴雨過后,馬路上的水已經及膝深。為防雨水大量灌進博物館,在大門口壘起了半米高的沙袋。但仍未能完全擋住雨水,所幸積水主要集中在博物館北面的門口處。“我們這南高北低,水都通過大門和下水道排出去了!贝送,在墓室周圍的封土上,早些年就種植了很多樹木和植物,后來又長出了許多雜草,而且為了防止土掉下來,還安置了多層水泥板。所以,暴雨當天墓室周圍也沒有大面積的泥土滾落。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附近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7月21日,豐葆路上的積水只是沒過了馬路牙子,更多的雨水積聚在南邊的一個橋洞下,第二天早上,積水就排干了。因此路旁的漢墓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順天府學廊道做防水
7月21日暴雨過后,文物古建公司的施工人員便進入市文保單位順天府學進行維修保養。經過一場大雨的洗禮,順天府學古建未受太大影響,只是有個別走廊通道出現滲漏,院內部分區域出現積水。
在主體建筑大成殿,外墻原本已出現部分墻面“空鼓”現象。經大雨一澆,“空鼓”現象加劇。據施工人員介紹,維修時要將墻面“空鼓”的部分鏟掉,然后重新補灰刷漆。
府學里有兩處平頂的廊道,在大雨中出現滲漏。昨天,施工人員給這兩處廊道頂部鋪上油氈,進行了防水處理。另外,在大成殿門前院落西側,暴雨當天出現一定積水。施工人員檢查發現,原來是有大約20平方米的范圍沒有使用古建專用的透水磚。工人們于是將院內該區域原有地磚全部更換為透水磚!颁伾贤杆u就不會積水了,但根基要打實,不然會出現塌陷。”
為了讓古建平安度過主汛期,文物古建公司的施工人員對順天府學進行了全面“體檢”。墻面磚因雨水沖刷剝落的及時更換,油漆彩繪缺損的趕緊補繪。在部分容易積水的平頂廊道,除了做好防水外,還將直徑10厘米的排水管更換為直徑18厘米的排水管,從而保證房頂上的積水能在短時間內下排,減少滲漏。
承恩寺塌陷回填完畢
石景山區也是“7?21”特大自然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部分文物古建出現不同程度損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恩寺的一進院內,因為雨大水急,排水管道出現阻塞,結果大水在寺院門前沖出一個大坑。大坑直徑5米,深約5米。險情發生后,工作人員立即疏通下水道,隨后對暴雨沖出的大坑進行回填。目前回填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將對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寺院門前還要進一步整修。
與承恩寺毗鄰的法海寺部分殿宇出現了滲漏。其中天王殿、二進院東轉交房、游客服務部等五處屋頂漏雨,大雄寶殿后檐瓦出現脫落,現在已經鋪上防雨遮擋進行應急處理,待制訂方案后進一步修繕。
另外,石景山區慈善寺碑林西側護坡整體倒塌,受災面積30立方米。目前施工單位已經開始搶修。海淀區大覺寺無量壽佛殿西南側坎墻于7月22日凌晨3點40分倒塌約6米,現已開始搭設圍擋、清理渣土、實施搶修。
據北京文物古建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古建要防漏雨,時常清理房頂雜物,并進行維修保養非常重要。昨天,在市文保單位文天祥祠內,文物古建公司施工人員將古建房頂的樹葉和泥土小心掃落,對于瓦縫出現空洞的地方進行了補灰處理。
文物古建公司顧問劉玉明告訴記者,古建必須經常檢修養護,發現問題及時修理,不能把小毛病養成大毛病,否則就不好處理了?v觀此次暴雨后的損失,雖有160多處文物受損,但并沒有太大損壞,這與日常的及時檢修有很大關系。
文保單位拉網排查隱患
昨天,記者從市文物局了解到最新統計數據,“7?21”特大自然災害已造成1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16處,市級文物27處,區級文物60處,普查登記項目60處,受災面積約21萬平方米,經濟損失約8.5億元。房山區文物在暴雨后普遍存在損傷,受損面積達17萬平方米,經濟損失6.87億元。個別深山區的文物損失情況還在調查之中。
市文物局要求,為防止暴雨再次對文物造成損壞,各文物單位要積極采取防范措施,全員參與排險。目前各單位已配備了抽水機、應急燈、雨衣等防汛應急物資。大葆臺、白塔寺、智化寺、孔廟國子監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低洼地區,增設了沙袋和排水設施。地處山區的文保單位采取了加固護坡墻體,以及防堵防漏等措施。
晨報記者王歧豐劉洋/文市文物局供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690400.html
相關閱讀: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