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科普知識:地下為什么有許多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誰都知道煤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墒,地下為什么有這么多煤呢?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知道煤是怎樣形成的。

有人說煤的樣子象石頭,甚至一般把質量不好的煤稱為“石煤”,所以說煤是石頭變來的。但是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在有些煤塊上還可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等等形狀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去看,有時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里還保存著象樹干一類的東西。在我國有名的撫順煤礦,煤層里含有大量琥珀,有的里面還包有完整的昆蟲化石,這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其實,琥珀就是原來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變成的。這一切都表明煤主要是從植物變來的。

古代植物又怎樣能夠變成煤呢?

原來,在地質歷史期間,某些時期的環境對煤的形成非常有利。在這些時期中,由于氣候條件適宜,地面到處繁殖著茂密高大的植物,在海濱和內陸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水草以及浮游生物等等。由于后來的地殼變動,這些植物就一批一批地被埋在地面的低凹地區、沼澤或者是海洋的邊緣地帶。這些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長期地受著壓力、地心熱力和細菌的作用,原來所含的氧氣、氮氣以及其他揮發物質等都慢慢地跑掉了,所剩下來的大部分都是“炭”(這種作用一般稱為“炭化作用”)。這樣就最先形成泥炭,隨后泥炭被埋藏得愈來愈深,受了壓力和溫度的作用,碳質的比例繼續增高,就逐漸變成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簡單地說來,煤就是經過這樣的炭化作用以及凝膠作用變來的。

由于各地地殼運動特點不同,有的地區地殼下降速度和植物遺體堆積速度大體相當,保持均衡,就可能形成較厚的煤層;有的地方地殼沉降速度變化很大,則可能形成許多薄的煤層?梢,煤的成因還和一個煤礦的煤層厚薄、煤層多少有關系呢!

地質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這種有利于成煤的地質條件。例如我國在石炭紀、二疊紀(距今23000萬~28000萬年)和侏羅紀(距今14000萬~19500萬年)等時期,對煤的形成非常有利,因此,我國的煤礦大都是這些時期形成的。

煤形成以后,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還繼續不斷地經受著各種變動和變化。如地殼的構造運動可以使原來水平的煤層發生褶皺和斷裂,有一些煤層被掩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去了,因此至今還沉睡在地下未被人們發現;而另一些煤層埋藏得比較淺,而且經過后來的風化、侵蝕作用而露出地表,我們根據這些露出在地表的“煤苗子”,就比較容易找到煤礦。但是隨著人們對于煤的形成規律的進一步掌握,和找礦勘探以及開采技術的改進,許多埋藏在地下較深地方的煤田,也正在不斷地被發現、開發和利用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34227.html

相關閱讀:“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