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然地理-新構造運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地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自然地理-新構造運動,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學習。所謂新構造運動,是相對地史期間的構造運動而言的,其下限各家認識不一,有說上新世以來的叫新構造,有說第四紀以來的叫新構造(第四紀的下限認識也不一致,國外放在1.64Ma,中國現置于2.48Ma),有人則認為只有幾千年或上萬年,直接與人類的生存和活動有關。

新構造研究的內容也較廣泛,除水平運動、垂直運動及保存在第四系里的構造變動外,還涉及火山,地震,和為構造作用控制(或與構造作用關聯的)外力地質作用,象地表侵蝕、河流襲奪、溫泉和地下水活動等。新構造研究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它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各項工程建設,因為人不是樹棲穴居的動物。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新構造活動最強的國家。今天,九重、阿蘇、云仙岳等火山還在冒煙,也經常噴點火山彈出來;富士、箱根等可能是休眠火山。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以至有傳說日本的房子是帶轱轆的,一地震房子就跑了。這種新構造活動性來自太平洋板塊的俯沖和對亞洲的擠壓,日本列島構造上是一島弧。

意大利的西海岸也是著名的新構造活動區,維蘇威火山是全球著名的“災害型”火山,還有一座埃特納火山,前不久還噴發了一次(與我國的張家口地震大致同時)。不過,意大利西海岸火山巖帶噴溢的火山巖是高鉀的堿性熔巖,與日本島弧的安山巖迥異。這說明該區不是處于擠壓環境而是張裂環境中。該區多地震,除構造地震外還有火山地震,但烈度較低。

美國西海岸是西半球最強烈的新構造活動區,尤其以地震令人膽寒,也有活火山,象圣海倫斯火山等。美國西海岸最主要的構造是圣安德列斯斷裂,是一條巨大的平移斷裂,它分開了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換言之,因為洋殼的消減,一部分詳中脊及連接洋中脊的轉換斷層跑到陸地上來了。

陸內也有許多新構造活動區。中國黑龍江的五大連池、吉林長白山和云南騰沖等是第四紀火山活動區,京津唐、川西、云南等則是地震多發區。青藏高原現今的地貌,也是新構造運動造成的,被視作地球的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大面積隆起對大氣圈環流、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行都有重要影響。

當然,新構造運動除造成災害和對工程建設帶來了不利外,也有它積極的一面。在陸內,新構造活動中蘊含了地熱、溫泉或礦泉、旅游等資源。在沿海地區,強烈的沉積可造成數千米厚的第四系沉積,在高地熱的背景下,這些沉積中的有機質會很快轉變成烴類而形成具經濟價值的油氣資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34285.html

相關閱讀:“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