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穿新鞋走新路”的地理課堂教學方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的課堂教學現狀

自2003年7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正式頒布以來,新課程改革就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各地紛紛以公開課的形式匯報、交流自己的成果,但不難發現,不少地理公開課在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常常陷入目標定位空洞,多媒體整合舍本逐末,合作交流過度注重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過于草率,公開課的真實性有點失真等困惑。

然而,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在我們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新課程理念發生著激烈的碰撞和沖突,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仍在持續地影響著地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甚至“穿新鞋走老路”。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是“講??聽”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在這樣的教學觀念指導下,教學過程往往成為以教師活動為主的行為過程,是教師在有選擇地講解、講述、說明、演示,教師以傳遞知識為第一要義,學生以聽講學習為不二法門,在他們看來,書籍、教材上的內容仍然是只有講過才能放心,只有聽過才能學會,所謂教學,就是傳遞,所謂學習,就是聽講。

二、教學理念更新迫在眉睫

新世紀的到來將給人類帶來一個新的時代,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明顯特征之一就是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爆炸式”增長。據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估計:人類知識在19世紀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20世紀上、中葉每十年增加一倍;20世紀70年代每五年增加一倍;80年代約為每三年增加一倍,近30年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所獲得的總量已等于過去2000年的總和。觸目驚心的現實提醒人們,如何應對急速變化的社會,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地學習,使終身學習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成為我們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更新,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僅要自我完善,不斷學習,而且要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本領,讓學生學會學習。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運用于地理學習過程;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和研究,做出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高中地理教學要體現新課程理念,落實課程目標,達到課程標準,勢必要求地理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高中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地理學習評價,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人生規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在教學活動和學習評價中要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為此地理教師必須主動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地理教學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從而通過教師自己的教學方式的變革來帶動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的改變。

三、時勢造英雄??案例教學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的實施,對深化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僅要適應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要求、教學評價要求,同時也要成為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的紐帶。在眾多的課堂教學方法中,案例教學法應該是最為適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對深化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勢必有著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地理教學案例

地理教學案例既是課堂教學的素材,亦是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案例要具備最一般的地理知識,包含最基本的地理原理,能較好地體現地理事物的規律性和地理特征。從案例的內容看,有著廣泛性和多樣性,自然的、人文的、世界的、中國的、區域的、綜合的、一般的、特殊的地理事物、情景等都可作為案例內容。從案例的呈現方式看,可以是文字的、圖像的、表格的、數據的、景觀的等多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類案例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50223.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最大的島嶼群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