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1世紀的中關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關村人現在愛講兩句話,一句叫“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中關村”;一句叫“再過十年二十年,高科技產業將是東有美國硅谷,西有中國中關村”。話語里透著中關村人的自信。

那么,在科技工業園區引領一國或一地經濟騰飛的今天,在美國的硅谷、英國的劍橋、法國的波爾多、日本的筑波、韓國的大德、中國臺灣的新竹等工業園區迅速崛起、高速發展的今天,中關村為什么看好未來?中關村靠什么打天下?讓我們來看一看中關村手中的七張牌。

(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中關村無疑是中國版圖上一塊特殊的區域,這兒有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68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為代表的200 多家研究所及38萬科技人員,有322名兩院院士在這兒工作和生活,有以亞洲第一大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為代表的圖書館群落……完整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體系,雄厚的科學、教育、文化、人才資源使中關村成了全世界屈指可數的知識與人才的密集區之一,這是中關村發展的資源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在這一地區,科技、教育、文化與高新技術產業開始相互滲透,許多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研發開始相互銜接,教、產、學、研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各種資源已被逐步盤活,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中關村已找到了一條參與國際競爭、與世界科技、經濟同步發展的道路,培養積蓄了不竭的動力,具備了發展知識經濟的明顯優勢和巨大潛力。

(二)創業者走向成熟,職業經理人出現

科技企業家隊伍無疑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關鍵,過去的20年間,在中關村這一地區,逐漸形成了產生企業家這一稀缺資源的環境。中關村20年的創業史,涌現出一批成功的創業者,這些人具有科學家的頭腦和強烈的市場意識,是當今國內企業家隊伍中的精華。他們普遍能在困境中堅忍,并且在困境中造就了善于抓住機遇,開拓市場的能力。

這些成功的創業者,不僅給中關村一個成功的企業,也給中關村的后來者一個成功的身影,賦予了中關村一種勇于創業的精神。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生產活動和經營業務的專業化,帶所有者色彩的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職責分離,職業經理層逐步出現。

創業者的穩定與成熟職業經理人的出現,為中關村下一步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三)企業的技術創新漸成體系

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始終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其廣泛深厚的科技背景,是實現技術創新的保證;其面向市場、自主決策、承擔風險的運行機制,決定了這些企業必然關注產品和技術服務的商業價值。事實上,同國際高技術企業一樣,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從根本上來說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

中關村的企業由創業初期為引進技術而扮演外國公司的“代理商”的角色,進而通過消化吸收成為了“外國企業的競爭者”角色。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中關村的企業已開始注意從全球角度考慮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從二次開發為主轉向技術引進與自主研制并重。大型企業普遍建立研究與開發(R&D)部門,或者合并、兼并科研機構,實現R&D活動內部化,北大計算所、中科院計算所已分別成為北大方正、聯想集團的研發機構。建立和加強企業內部的R&D活動,既是企業發展的自然趨勢,也是激烈競爭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中關村大多數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這不僅使企業保持了生機與活力,更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四)資金籌集與融通漸成多元

中關村企業的資金來源在走過了創業初期以“自籌”為主到漸有知名度后,越來越多地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再到四通、聯想、方正等企業先后在香港上市,開民營高科技企業境外融資的先河,大大拓寬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運作渠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52723.html

相關閱讀: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