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氣候和古環境的檔案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由于南極大陸的冰蓋厚度深達幾百至幾千米,而且氣候極其寒冷,成冰過程中無融化現象,因而,冰川學家在研究南極大陸冰蓋的年齡及其形成的歷史過程時,采用了鉆取冰巖芯樣品的方法來測定冰川的年齡和形成過程。他們發現,從冰川的冰巖芯樣品中,不僅能測定冰川的年齡及其形成過程,還可以得到相應歷史年代的氣溫和降水資料,以及相應年代的二氧化碳等大氣化學成分含量,開辟了恢復古氣候和古環境的新的道路。

記載表明,從南極大陸冰蓋獲取的冰巖芯樣品,至今已超過2 000米,獲得了15萬年以前的古氣候和古環境資料。

怎樣從冰巖芯中獲取古氣候和古環境資料呢?

首先,談談怎樣獲取冰齡的資料。南極大陸冰蓋是由積雪本身的重量長年擠壓而成,稱作重力冰。在南極地區,由于氣溫低,積雪不融化,每年的積雪形成一層層沉積物,年覆一年,從底部至上逐漸形成一層層的冰層,越向上年代越新。冬季氣溫低,雪粒細而緊密;夏季氣溫高,雪粒粗而疏松;因而,冬夏季積雪形成的冰層之間具有顯著的層理結構差異,宛如樹干的年輪一樣,用這種直觀的方法只可辨認約90米厚的冰層,代表近500年的冰沉積。

要測定100米以上深度的冰層年齡,必須采用氧同位素方法。

所謂氧的同位素,即同屬氧元素(O)但具有不同質量數的氧原子,如160,170和180就是氧的三種同位素。氧元素符號左上角的數就是它的質量數,顯然,180的質量大于160。180不易蒸發,160易蒸發。因而,在夏天高溫時,水中所含160減少,故180/160的值增加;冬天低溫時,180/160的值減小。據此,測定冰巖芯中各冰層的180/160值的變化,即可確定冰層的年齡,其比值的每一起伏為一年。

有了冰層的冰齡資料,再進一步確定各冰齡的氣溫和降水,便有了歷史氣候的最基本資料了。

原則上,可以根據各年冰層厚度來確定當年降水量。其條件是,必須選取風速很小地區的冰巖芯資料才能排除風吹雪的影響。如在南極內陸區域,由于風速小,冰芯資料最理想。

用冰巖芯提取古代氣溫資料的方法,可通過如下途徑來進行。

首先,實際測定一組現代南極冰蓋上某點的氣溫以及相應時間降雪中180/160的值,得到南極地區氣溫與180/160值關系的曲線;之后,把過去某一年冰層中180/160值與上述曲線比較,即可知道當年的氣溫。

原蘇聯科學家利用這種方法,測定了南極東方站0~2 038米的冰巖芯樣,從中提取了15萬年以來全球氣溫的變化資料。獲取古環境資料的方法可根據不同的大氣化學成分而定。

二氧化碳與氣候的密切關系,早為世界關注。因此,獲取二氧化碳歷史資料的問題首先得以提到日程。

在南極地區降雪堆積并擠壓成冰層的過程中,總會保留下冰間空穴,保存著當年的空氣。在分析冰巖芯樣品時,分析冰芯中滯留氧泡的大氣化學成分,即可測得其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了上述測定冰齡的前提,二氧化碳的歷史演變資料即可得到。

依照同樣方法,還可分析得到諸如甲烷、氮等氣體的歷史資料。

從冰巖芯樣品中還可分析其他各種元素成分的歷史資料,如硫,砷,氟,鉀……這些都是研究環境變化的重要依據。同鉆取冰巖芯樣品分析古氣候和古環境資料的思路一樣,從南極地區的湖底沉積中鉆取巖芯,也可得到古氣候和古環境的歷史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62562.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最大的島嶼群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