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之
《敘事類散文閱讀復習》
一、鑒別體裁
中考文學類文本閱讀以散文為主,而其中敘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敘事性散文是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形象,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溢著飽滿的感情。敘事性散文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來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等都是敘事性的散文。例如:《倔強的仙人掌》(2008濟南)《原諒》(2009濟南)都是敘事類散文。
敘事性作品通過對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現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抽象的,如勤奮、深沉、幽默等,但他的言談舉止、相貌穿戴則形象可感。閱讀敘事性作品,我們要做的常常就是從有形的人物作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從具體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無論鑒賞哪種類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敘事性散文更是這樣。從表面看,它通篇都是在寫人敘事,而作者的寫作目的、思想感情則往往集中表現在某些句子,即文眼里,我們閱讀時只有找到這個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義。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另外,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要抓住作者寫人敘事的線索,理清作者的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特色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循著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品味散文的語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語言要凝練、優美、靈動,甚至富于哲理、詩情和畫意。
二、幾類典型問題的解題思路及技巧指導
考點1、理解詞語的語境義
(1)弄清詞語的本意(2)分析這些詞語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內涵。
例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懼而顫抖;震驚聯系上下文,它強烈地表現了我被深深感動的情感;從而說明了阿長的熱心對我成長的意義的重大。
考點2、理解某句子的含義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詞語,明白句子的表層含義;
再結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聯系句子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用通順、明白的語言詮釋深層含義。
(2)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①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文章開頭,內容:(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
結構: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等。
文章中間,內容:(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
結構:承上啟下(過渡)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
文章末尾,內容:(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升華)主題;
結構: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②還應考慮到句子所帶的標點符號和使用的修辭方法的作用。如:
句末帶省略號,還有引人聯想、思考的作用。
感嘆句: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描寫事物,表現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復:增強語言氣勢,強調了對象的特點,作者觀點,感情,加強節奏感等。
反問,設問:強調某些內容,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考點3、概括主要內容
概括主要內容就是回答問題:(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結果如何?,用簡明連貫的語言表達清楚即可。
例如:2009浙江省義烏市中考題(《溫暖的撲克》)第7題:本文敘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即為此類型的題目。
考點4、提煉中心思想
(1)應特別注意文中起畫龍點睛作用的議論、抒情句子,它們往往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
(2)還應注意標題的提示,結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詳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66212.html
相關閱讀:散文《有家無長》閱讀答案
《西風胡楊》閱讀答案及詳細分析
《絕唱》散文閱讀及答案
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溫新街《油紙傘》閱讀答案
《太陽和霓虹燈》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