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證據表明,美宇航局“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可能降落在了這個紅色星球上最適宜生命存在的地方。科學家認為,新證據提出了在火星上尋找生命證據的緊迫性。
生命存在要素
“鳳凰”號于2008年5月25日登陸火星,開始對火星北極地區富冰土壤的液態水歷史和宜居潛力展開研究。“鳳凰”號并沒有攜帶用于尋找生命的儀器。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確鑿證據證明火星曾經擁有過生物。但是,美宇航局的研究人員表示,“鳳凰”號的著陸地當前或過去曾具有支持生命存在所必需的幾個要素。
日前,科學家公布了在“鳳凰”號著陸地發現液態水的頗具爭議的證據。水是生命存在的要素之一。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鳳凰”號探測任務首席科學家彼得·史密斯表示,目前,有關“鳳凰”號任務4項重大發現的4篇論文正在接受審核,一旦通過,將刊登于科學刊物上。
上周,在第40屆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史密斯和“鳳凰”號科學小組的其他成員一起回顧了這個探測器在紅色星球上的重要發現。美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卡羅爾·斯托克就是“鳳凰”號科學小組成員之一。斯托克指出,“鳳凰”號在火星北半球著陸地采集樣本的一個目標是,確定此處環境在過去是否適宜于生命存在。
斯托克說,鑒于我們當前對生命的了解,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內宜居性的潛力取決于三個要素:是否存在液態水;是否存在可被生物獲得的能源;生命的化學構造單元是否以生物形式存在。除了上述三個要素外,溫度一定要夠高,水活動一定要夠頻繁,以維持生命生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99956.html
相關閱讀:“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