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考地理考前復習輔導:地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考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終端顯示與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選拔性考試,其競爭較為激烈。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知識,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下文為大家準備了中考地理考前復習輔導。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于1909年發現,后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于1914年發現。

1914 年 B. 古登堡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測定地核的深度為2900千米,比現代精密測量的結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邊界又稱古登堡不連續面。

探測地幔的最有力的工具是監測來自世界各地的地震波。地震時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地震波:P波(縱波)和S波(橫波)。這兩種波都是穿越地球內部的體波,它們分別對應于地震波通過巖石時產生的物理特性,縱波與聲波相似,就是傳播方向與波動方向在同一水平線上,速度比橫波快。橫波與抖動的繩子產生的波形相似,即橫波通過時巖石的震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像光波一樣,當穿越不同密度的巖石邊界時,地震波也會發生反射和折射。利用這些特性,我們就可以對地球內部成像。

我們用于探測地幔的方法足以與醫生檢查病人的超聲波照影媲美。經過一個世紀對地震數據的收集,我們已經有能力制作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幔圖。

2007年3月,科學家利用近地表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的成像技術,繪制出了地球深部核幔邊界構造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這次繪圖使用了世界各地1000多個地震臺站記錄的數千次地震的數據。這些數據使科學家能夠分辨有關核幔邊界構造的細節,這些構造反映出復雜的下地幔結構,這是先前從未見過的,也是第一次估計出核幔邊界附近的溫度大約為3700℃。

總結:結合地球化學研究,認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于超基性巖即二輝橄欖巖的組成。它經由部分熔融而產生玄武巖漿,剩余的為難熔的阿爾卑斯型橄欖巖。

為大家推薦的中考地理考前復習輔導的內容,還滿意嗎?相信大家都會仔細閱讀,加油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802241.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