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西小村莊頻遭雷擊 上百居民僅剩8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招賢鎮,有一個神秘的小村莊,由于那里一年四季常有雷擊事件發生,因此得名“雷公壇”。近20年,雷擊傷人事件時有發生,村里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被雷擊的遭遇,許多村民不堪雷擊之苦而紛紛遷離,原先180人的村莊如今僅剩8人。

和許多村子一樣,都是深山里的小村子,也都沒有采取防雷設施,為何雷公壇村頻遭雷擊呢?

謎團緣起

人、畜傷亡事故接二連三,雷公發怒,怪人跟自己爭地盤?

雷公壇村至今已經有300年的歷史,因多雷而得名。該村位于梅嶺山區腹地,田地肥沃,景致宜人,但優越的條件卻留不住村民們在此安居樂業。據村小組組長胡志勇介紹說,為保佑村民平安,早年村里還特意蓋了一座廟,但是聽村里的老人講,一百多年前,這座廟被一場雷災所毀。

近二十年來,雷公壇村的天氣變化十分異常,經常發生雷暴現象,一年四季都有雷擊事件發生,尤其以夏季為多。因雷擊造成人、畜傷亡事故接二連三,山上的樹木也時常因此起火,房屋被雷電損害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據統計,幾年來,雷公壇村因雷擊死亡人數4人,擊傷人數達幾十人次,破壞房屋數十幢次,村里的電視轉播設備至今已遭受雷擊20多次。村里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被雷擊的遭遇,只是受傷的程度不一。

雷災已威脅到了雷公壇村村民的生存,人人談雷色變。“雷公發怒了,怪人跟自己爭地盤,所以要把人趕走。”村民王家禮老人說。許多村民不堪雷擊之苦紛紛背井離鄉,遷居別處。

胡志勇說,雷公壇村原本人丁旺盛,有40多戶人家,多達數百人,十幾年前還有180多位村民,而如今在雷公壇村常住人口僅剩8人。由于難以割舍賴以生存的土地,留守村民執著地選擇繼續在此過著與“雷公”對抗的日子。現在,又到了雷電頻繁“造訪”的夏季。記者了解到,為了躲避可能發生的雷災,留守在雷公壇村的村民都會隨身攜帶著一臺收音機,時刻關注天氣預報,一旦預報要變天,村民便相互轉告,集體到山下躲避。

專家支招

架空電線進行改造,加強防御意識

針對雷公壇村的具體情況,專家們也提出了治理的辦法。據介紹,該村2根架空電線是引入雷電波侵入的主要通道,必須對架空電線進行徹底改造。可在村子外圍以4根避雷針分別做1組接地網,供避雷針和避雷線接地用。村莊電線進線處(配電房)做接地網,供電源地線和埋地屏蔽金屬管或鎧裝電纜金屬外皮接地用。

“不過這種改造方案的成本過高,由于缺乏經費來源,實施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也不太現實。”付智斌說。

對于留守在雷公壇村的村民,付智斌認為目前最關鍵的是加強他們相關防御意識。“雷公壇村遭雷擊的死傷者多數為正在野外勞作的村民,主要由于他們的自我防御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識,再加上當地無防雷設備,而且勞作區間寬廣,農具多為金屬制品,非常容易遭雷擊。”

專家介紹說,雷電預報信息的及時傳達就顯得極為重要。目前在雷電災害預報上,氣象部門雖然能夠較準確地預測1小時內的雷擊發生情況,但是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村由于居住、勞作很分散,且通信落后,往往難以及時獲取雷電預報信息。既然如此,防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村民搬出雷公壇村。

專家解謎

三大因素造成“雷公壇”頻發生雷災

其實,雷公壇村和許多村子一樣,都是深山里的小村子,也都沒有采取防雷設施,為何雷電頻頻“光顧”此地,是什么樣的雷電會有如此大的威力,以至于房屋被毀,人畜受傷甚至喪命呢?難道真的是“雷公”發怒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802293.html

相關閱讀: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