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近5年北京市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7.26萬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6月17日是第2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曾幾何時,北京人談沙色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布,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平原造林等工程的推進,近5年來本市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37.26萬畝,歷史上的五大風沙危害區徹底得到治理。

  【曾經風沙緊逼北京城】

  上世紀70年代,北京歷史上曾經頻繁受到沙塵天氣的困擾,還一度被列為沙漠化邊緣城市。直到上世紀90年代,每年冬春肆虐的沙塵暴,仍是市民揮之不去的記憶。

  市園林綠化局治沙辦高工胡俊介紹:“特別是康莊、南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兩側,風沙更嚴重,被稱為北京的五大風沙危害區。”

  為治理風沙,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后,曾相繼開展了五大階段的“斗沙戰役”,營造了一批防風固沙林。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又相繼開展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平原治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平原造林等十大工程,通過構筑山區、平原和綠化隔離地區三道綠色屏障,形成點線面、網帶片相結合的綠色防護林體系,抑制風沙源,降低沙塵暴發生的規模和頻率。

  十大工程中,2000年啟動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開展的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在風沙治理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毛之地變汪洋綠!

  龍慶峽荒灘位于延慶縣城北8公里處,緊靠龍慶峽風景區,面積1.6萬畝;臑┥显洷榈芈咽,寸草不生。這幾年通過開展京津風沙源治理,這里種下各類樹木110萬株,成為當地的郊野公園。昌平西部的南口、流村地區,過去因為常年挖沙采石,區域內大小沙坑連綿,一到起風季節,風沙吹得人睜不開眼。

  起,昌平區開展平原造林工程,在沙坑上種樹造林,把原先的不毛之地變成了汪洋綠海,見風揚塵現象也隨之大大減少。

  潮白河懷柔段堤岸西側,過去也是挖沙采石比較集中的地區,形成了6000多畝的大沙坑,有的深達七八十米。經過連續幾年開展平原造林,大沙坑變成了景觀林地,春天五彩繽紛的林下花卉還招來了攝影愛好者。

  胡俊介紹:“沙地種樹,最重要的是抗旱節水。”,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本市在沙地治理中,推廣應用了生根粉、保水劑、抗蒸騰劑、地膜覆蓋、植樹袋、生態袋等一批新型實用技術、材料,在平原造林重點項目區,超過六成的落葉喬木胸徑在8厘米以上,帶樹冠種植的苗木超過70%,實現了立地成林、成景。沙地造林樹種多達168個,其中耐旱、好管、好活的鄉土樹種占到了85%以上。

  【沙塵天氣年均不足3天】

  如今,永定河沿線已形成14萬畝的綠色發展帶,昌平沙坑煤場、懷柔大沙坑、燕山石化周邊等地區也建成了大片的景觀生態林。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生態新面貌吸引了大量周邊百姓和城里居民前去休閑觀光。

  通過開展京津風沙源治理、平原造林等重點工程,截至目前,北京歷史上著名的“五大風沙危害區”已全部得到治理。

  經過多年造林,截止到去年底,本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8.4%,森林覆蓋率達到41%。氣象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北京的年均沙塵天氣已由上世紀50年代的年均31天,降到2010年以來的年均不足3天。

  在造林治沙的同時,本市還建立了沙塵天氣的預警機制,分黃、橙、紅三個預警級別,在大風、沙塵天氣來襲前的12到24小時做出預報,提醒有關部門和市民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802305.html

相關閱讀:“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