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企業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已成為世界潮流。有人打比方說,企業的財務報告就像是給學生的課程考卷,考的是學生智力水平;社會責任報告就像是給學生的道德考卷,考的是學生的德育水平。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企業公開發布的,向利益相關方披露企業在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活動和成效的報告,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環境績效的披露。
為了解企業在履行環境責任方面的情況,本報分別選取了排名前十位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行調查,發現環境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全面,公眾難辨真假。
截至9月20日,本報選取的30家企業中,24家都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CSR報告(以下統一簡稱為CSR報告)。其中10家國有企業全部發布了CSR報告;民營企業中,有7家發布了CSR報告,3家企業未發布;外資企業中,3家企業發布了企業在華公司的中文版報告,4家企業發布了報告的英文版,卻未發布這些企業在華公司的中文版報告,另有3家外資企業未發布。至此得到有效樣本為20個。以下所涉及到的統計數據也局限于這20份報告。
其中,樣本中的20份CSR報告均涉及到了企業的環境責任,用或多或少的篇幅介紹了近年來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措施和成效。只有中石化一家發布了專門的企業環境報告《環境保護白皮書》,介紹中石化在綠色低碳和環境保護方面所作的工作。
從這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已經有所提升,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開始注重在環境領域的節能環保。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公眾可以從定期發布的企業環境報告書中充分獲取相關環境信息?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公布的環境信息不完整、不全面,使得公眾難辨真假。
報告質量良莠不齊
整體來看,報告發布的質量良莠不齊,在篇幅、內容、框架、數據、案例等方面差別很大。在環境責任部分,有的內容詳盡、表述充分;有的卻篇幅過短、內容隨意、應付敷衍,與國際上的CSR報告撰寫規范有較大差距。
在介紹環境責任相關的篇幅上,所調查的樣本平均不足10頁,最多的達到23頁,最少的只有一頁。
在中國人壽的CSR報告中,環境責任被歸入環境與社會章節,其中專門介紹環境保護的信息只占據一頁,而且都是泛泛而談,如減少會議活動、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此外,報告中只有環境政策措施,沒有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更是缺少環境績效的數據指標和環境責任案例介紹。
而在豐田汽車的CSR報告中,環境部分篇幅占據了23頁,占報告近一半的比例。在內容上大量使用了的圖表、數據和案例,直觀形象?蚣苌戏譃榄h境管理、能源與氣候變暖、資源循環、環境負荷物質、大氣環境、與地區社會的關系幾大部分,披露企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和履責情況,尤其是在具體的實施細則和執行結果上,披露得具體、詳盡、全面。
在報告撰寫的標準上,目前國內企業的CSR報告主要參考的標準有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6000:社會責任報告指導》、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的《可持續報告編寫指南》(G3標準)以及相關的行業規范等。其中GRI標準是被世界各國廣為認可和使用的CSR報告標準。
在發布的CSR報告中,按GRI指引披露的報告只有144份,占總報告數量還不到1/10。咨詢機構商道縱橫研究員安嘉理說。
而在本報調查的20份報告樣本中,雖然有16份報告標明了報告撰寫參考了GRI標準,但是真正做到按GRI指引披露的少之又少。
環境績效遮遮掩掩
GRI的G3標準對環境績效給出了明確的指標,包括原材料、能源(節能措施)、水(耗水量)、生物多樣性、廢水廢氣廢物(溫室氣體排放)、產品與服務、法規(因違反環境法規而受到大額罰款的貨幣價值及次數)、交通運輸(明確單位對環境的影響及減少影響的方法與成效)。但在以上相關信息的披露上,企業卻并未完全做到公開透明,并且在這些標準指引下發布的報告依舊顯得遮遮掩掩。
此外,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中,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了三重底線觀,即企業的行為要滿足經濟底線、社會底線和環境底線。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還要對社會和環境負責。而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環境管理、節約資源和降污減排。相應的環境績效部分主要描述企業在以上3個方面的措施與成效。
其中,環境管理包括專門負責企業社會責任或環境責任的組織機構以及管理體系,還包括對員工進行的環保培訓。在環境管理方面,樣本中80%的企業都提到了設有專門的社會責任管理部門,但是卻很少有設置環境部門的,也缺乏專門從事社會責任管理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CSR經理人。
在樣本中,中國建造的CSR報告在環境管理部分論述較為詳盡。報告中提到了設有質量安全環境管理部門,負責編制企業節能減排管理和工作原則,制定環保監測指標,將環境管理目標納入企業年度經營管理目標責任書。
在節約資源和降污減排方面,主要體現在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廢氣排放量、污水排放量和固廢總量這幾個指標上。但是這些關鍵定量指標的披露情況卻難以做到讓公眾滿意。
大部分中國企業發布的CSR報告在環境績效披露上做得不到位,主要問題是缺乏對關鍵定量信息的披露。僅就溫室氣體排放這一項數據,在商道縱橫對企業CSR報告的調研中指出,所有上市公司中雖然有接近1/3披露了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關的數據,但絕大多數公司只披露了減排的數據或部分數據。只有14家披露了公司整體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從上市公司所屬行業來看,石油、化工等高能耗行業相比其他行業雖然披露了更多相關數據,但對溫室氣體排放絕對量數據的披露程度都不高。
在本報調查的20個樣本中,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只有5份,披露能源消耗量的有8份,披露耗水量的有9份,披露廢氣排放量的有3份,披露污水排放量的有4份,披露固廢總量的有5份。其余大部分企業對于具體的績效指標都是遮遮掩掩,泛泛而談。一些關鍵指標如碳排放,缺少具體的定量數據,只是一筆帶過,或是只提及減排措施而缺少減排效果。這樣的CSR報告缺乏數據支撐,也沒有環境政策的具體執行結果,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827664.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最大的島嶼群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