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像中,蛇夫座ζ星幾乎位于正中。當在可見光波段進行觀測時,它只是一顆暗淡的紅色恒星,混雜在其他恒星一起,周圍也沒有塵埃云,顯得毫不起眼
新浪科技訊,一顆大質量恒星正飛速脫離其原有的伴星,沖進浩瀚的宇宙深處。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和星際塵埃發生劇烈摩擦,產生了這張圖像上顯示黃色的弓形激波區。這張圖像由美國宇航局所屬“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拍攝。
這顆恒星編號為蛇夫座ζ,這是一顆巨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20倍,距離地球460光年,已經有400萬歲。在這張照片中,原本應為紅外線的光被人為處理成了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可見光色彩,這顆恒星就位于這片弓形激波區中,呈現為一個明亮的藍色星點。
蛇夫座ζ之前與另一顆質量更大的恒星組成雙星系統。不過,當那顆恒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之后,蛇夫座ζ便被像一顆子彈一樣射了出去。其速度高達每小時5.4萬英里(約合8.7萬公里/每小時),其運動方向是朝向圖像左上方區域。
當它高速行進時,其前方的氣體和塵埃被壓縮到了一片較狹窄的區域,形成弓形激波。這些氣體和塵埃收到壓縮,溫度上升,發出紅外輻射,從而能夠被WISE探測器發現。這有點像河中行駛的輪船,當它高速前行時,由于受到擠壓,水波在它前方形成堆積。
在可見光波段,這一激波區完全不可見。因此,如WISE探測器這樣提供的紅外波段信息對于了解這些區域至關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917793.html
相關閱讀: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