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北極,冰川融化后我們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資料圖片:綠色和平組織的一艘破冰船在北極地區。

■將新聞進行到底

27日,據新華社報道,北極海冰的總量已下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證實了該地區的急劇變暖,而且可能是更劇烈的變化即將到來的前兆。

科學家稱,追蹤海冰范圍的衛星在周末發現,海冰的覆蓋面積為大約158萬平方英里,不到北冰洋表面的30%。這一數值僅比2007年的記錄略低,但是由于夏季融冰季節尚有數周時間才結束,很明顯,記錄將被大幅度地打破。

冰天雪地的北極人跡罕至,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而這里卻是資源的寶庫,包括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與化石能源、可再生生物資源以及水力風力等恒定資源。最近,隨著北極冰川的進一步消減,能源開發變得越發可行。

全球冰川正在以怎樣的速度融化?冰川融化會對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北極蘊藏的豐富資源能為我們帶來什么呢?

海冰變化復雜多樣融化見證全球變暖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科學家27日宣布,北冰洋地區的海冰面積26日下降到410萬平方公里,創下自1979年開始進行衛星觀測以來的最低值。

上一次北極海冰面積最低紀錄發生在2007年9月18日,約為417萬平方公里,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0萬平方公里,縮小的面積相當于英國的10倍。

開展研究的美國航天局和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認為,由于北冰洋海冰面積最低值通常發生在每年9月中下旬融冰季結束之時,因此今后兩到三周內,海冰面積預計將持續降低,其最低紀錄將被進一步打破。

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科學家沃爾特?邁耶表示,北冰洋今年8月份的海冰面積就創新紀錄“有些奇怪”,待融冰季結束,海冰面積最低值預計將明顯低于2007年的紀錄。

據介紹,北極海冰面積每年冬季逐漸增多,春夏兩季隨著氣溫升高則逐漸縮小。過去30多年的衛星觀測顯示,北極海冰面積最低值每10年下降約13%,海冰厚度也持續下降?茖W界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北極海冰面積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最近的《科學美國》雜志網站上,冰川和海洋學博士本?林霍夫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跟隨冰川》。其中他提到,冰川融化見證了全球變暖!敖衲昕赡軐⑹潜┤诨科萍o錄的一年,并僅僅是個開始!彼榻B,冰川在海洋的光合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冰川融水、冰山和風從冰原上帶來的塵埃都能將重要的營養物質(尤其是鐵)運輸到海洋中營養質匱乏的地區。這些冰川營養物豐富了海水,促進了光合作用,并最終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形成了一個循環:更多的冰川可以吸收更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使氣溫下降;下降的氣溫使冰川生長,從而又有了更多冰山,更多二氧化碳被吸收,氣溫再進一步下降。英國氣象局的報告指出,自開始記錄以來,地球10個最熱的年份通通出現在過去14年里。

百年來溫度上升0.75℃冰川加速融化致地球變輕

兩極冰川的融化將會帶來海平面的長期上升,威脅到數百萬生靈。自1900年以來,海平面大約平均上升了18厘米。全球急劇的變暖將加速這一上升趨勢,這不僅會威脅到海岸線,還將迫使低海拔城市建造海岸沿線的防御設施?茖W家們上個月說,日漸稀薄的冰山和冰帽每年平均導致海平面上升1.5毫米。他們預測,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將上升多達2米。

其實,冰川融化所帶來的惡果不僅僅是某些知名城市面臨被淹沒的風險、氣候變化等。據英國國家氣象局年初發表的報告顯示,地球表面溫度自1900年以來上升了0.75℃。美國太空總署(NASA)根據從人造衛星所獲得的數據公布地球重力分布衛星圖像,顯示隨著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地球重力分布也受到直接影響,地球“變輕”了。

至于地球重力的分布圖,與1995年的圖像相比,格陵蘭一帶重力變化最大,相信是當地冰川近年大規模融化所致。2002年至間,格陵蘭冰川消融量達2400億噸,造成海平面每年上升0.7毫米。

如聯合國召開的氣候會議上所說,所有的國家在面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前都是脆弱的。人們可能會面臨熱浪與暴雨的襲擊,海平面上升既會帶來洪水,又可能在某些地區造成強烈的干旱。

海冰融化本身不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因為漂浮的海冰已經占據了相當于自身重量的海水的體積。但是,急劇變暖導致的海冰融化同樣威脅到了內陸冰。格陵蘭冰原尤其顯著,它正以加快的速度融化。內陸冰融化則確實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

海冰的減少已經在改變北極地區的天氣模式,而且可能影響范圍更廣。它還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壓力;由于暴露于更大的海浪之下,海岸線的侵蝕速度也很迅速。

北極變暖帶來能源開采新機遇

不過,融冰還是有一些潛在的好處,包括新的貨運航線,以及更容易獲得石油和其他一些礦藏。圈地和探礦的風潮已經在北冰洋上展開。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北極的消退冰川和融化永凍土正在大規模泄漏甲烷,將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通過地面和空中觀測,科學家發現了15萬個甲烷泄漏點,主要分布在格陵蘭與阿拉斯加正在融化的冰川和永凍土一帶。

根據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所產生的影響將讓氣候難題變得更為復雜。隨著更多冰川和永凍土融化,這種影響將越發嚴重。研究人員指出:“北極的冰川和永久凍結帶能夠捕獲油氣儲層釋放的甲烷,減少進入大氣的甲烷數量!边@個發現無疑給北極的能源開采帶來新機會。

北極地區一直是地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北極環境正在以地球上其他地方兩倍的速度變暖。隨著迅速消退的海冰,珍貴的礦產資源將得以開發,新的海岸線得以開辟。同時帶給農業、航運、采礦、漁業和能源開采新的經濟機會。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出口壟斷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麾下的石油生產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日前開始北極地區一個新油田的首次石油生產。這個新油田是俄羅斯新建項目之一,由于西伯利亞老油田產量下降,因此,這些新建項目將幫助維持俄羅斯的石油產量。

事實上,作為擁有北極圈內最長海岸線的國家,俄羅斯從很早以前就展開了對北極的開發,并將其上升到了新一輪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這一切都是緣于北極的珍貴能源。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8年的研究,北極可能儲存著900億桶石油和1669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兩者分別占全球尚未開發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13%和30%。因此像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和俄羅斯這些環北極國家都已頒發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執照。

雖然能源巨頭們都不愿意承認氣候變化其實有助于其在北極的開發,因為他們不希望被扣上“以環境為代價進行牟利”的帽子。但事實上,氣候變化的確使像阿拉斯加等地區的油田開采變得更容易。格陵蘭島礦產與石油管理局局長尼爾森也承認,這確實是他們決定在格陵蘭島西部迪斯科灣開鉆的主要原因。(記者姜晨怡綜合整理)

《科技日報》(-8-30五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967660.html

相關閱讀:“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最大的島嶼群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