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云過眼的
蘇軾《寶繪堂記》載,“其對富貴看得很輕,對書文看得很重;對死生并不顧惜,對名畫卻視如生命。但是他所珍藏的書畫,一旦被人索去,亦不復惜也。譬如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復念也。”后遂以“煙云過眼”或“過眼煙云”比喻事物、極易過去,本無足戀。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余于器玩不甚留意,人生智慧,后為人取去,煙云過眼矣。”華而實《漢衣冠》一:‘可惜呀!興亡盛衰如過眼煙云,我們這些親歷其境的人,真是欲哭無淚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220514.html
相關閱讀:抽薪止沸的歷史典故
一函符的歷史典故
江左之秀的歷史典故
些子兒的歷史典故
金釵十二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