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籌量沙的
《南史·檀道濟傳》載,檀道濟與魏戰,軍至歷城,糧盡而還,士卒憂懼。于是“道濟夜唱籌量沙”,即以沙充糧,故意在量時高呼籌數,并將“所余少米散其上”,及至天亮,魏軍以為道濟軍資糧有余,就不再追了。后常用“唱籌量沙”喻制造假象,穩定軍心,迷惑敵人;或指以假充真,飾無為有,以無用為有用等。也作“唱沙作米”。清·李漁《閑情偶寄·賓白第四》:“予所謂多,謂不可刪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強鳧變鶴’之多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983384.html
相關閱讀:抽薪止沸的歷史典故
些子兒的歷史典故
江左之秀的歷史典故
金釵十二的歷史典故
一函符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