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頭:一雙粗糙蠟黃的手正在一針一線縫補著一雙已經破爛不堪的粉紅色的小鞋子,接著,阿里的出現讓我知道了原委,這就是貧困者的生活:生病的母親,欠下的債務,父親那點兒不足以支撐整個家庭的微薄的工資,兩個正處在天真爛漫時光的孩子背負起了照顧家里上下的重擔。又一次,阿里外出時不小心弄丟了妹妹的鞋,但又害怕父親的責罵,請求妹妹不要告訴父親,但上學又該怎么辦呢?不穿鞋時是要被老師責罵的!就這樣,兄妹倆達成了一個協議:妹妹上學時穿著哥哥的鞋,放學后再與哥哥交換鞋子。我想:這兩個孩子也清楚的知道如果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不單單會挨罵,也會加重父親的壓力,讓病重的母親更加擔心。然后,就有了這樣的一幕:哥哥在小巷里焦急的等待著妹妹,妹妹一放學就跑來送鞋,兩人熟練的交換鞋子,然后哥哥再飛奔去學校;妹妹為了讓哥哥上學不遲到,完成試卷后請求老師讓她早點兒放學;妹妹穿著不合腳的鞋穿梭在小巷時不小心弄濕了鞋;阿里跟父親說有了錢后要先給妹妹換雙新鞋,接著便有了阿里參加比賽只因獎品是一雙球鞋的故事。這就是孩子之間的約定,以不斷為對方著想的方式來守候彼此。
除了兄妹情深,劇中還有一幕:阿里的父親帶著阿里到城市里打工,鄉下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讓我詫異,阿里父親與富人的對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富的差異,父親在鄉下一貫的說話方式到了城里變得奇怪起來,當富人家的小孩拉著阿里的手一起玩耍時,又讓人感到純真可貴。
其實在這部電影讓我有些琢磨不透:當阿里第三次遲到時,我以為父親會知道這件事,但不是;當阿里的球鞋被雨淋濕,我以為他第二天會因沒有鞋穿被老師責罵,但不是;當阿里參加了比賽,原以為他會如愿以償的得到季軍應有的獎品,小鞋子,但不是。故事情節讓我一遍又一遍的猜錯。但在最后,兄妹倆還是各得到了一雙新鞋,我想,在電影的那個世界里,莫不是真有神仙?我只愿,在這煙雨紅塵中能夠邂逅,不指望滿殿的神佛,只求那些能夠讀懂如繁花似錦一般的人生,紛紛來,笑嘻嘻,匆匆去,憂樂離場的神佛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658625.html
相關閱讀:阿甘正傳觀后感
觀《泰坦尼克號》有感1000字
《旗幟》觀后感400字
《功夫熊貓》觀后感-600字讀后感
電影《南京大屠殺》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