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信仰紀錄片觀后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觀后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傳說中國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從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種意識讓人信了,還會奉若神明,且懷崇敬之心,尊崇有加。

自古以來,除了百家爭鳴,諸子立說的春秋時期,我們大都被獨大的儒家思想所深埋。儒家講求入世,求功奪權,一時間“在其位謀其政”真正的意味便是在其位才可有所作為。因此幾千年的封建帝國莫不以爭戰權力為王。但朝代更迭,帝王變幻,權力從左手轉至右手,沒有哪個朝代真正讓百姓跟從,讓人民信服。當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我們才發現,其實中國并不缺乏信仰,中國式的信仰讓整個世界都嘆為觀止,自愧拂如。

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一系列國人救國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國的十月革命送來的一本中國人的信仰之源——《共產黨宣言》為中國革命點亮了希望之燈。這本書最杰出的誦讀者當為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正是這三位共產主義先鋒開創了不同的歷史偉績,將黑暗的中國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產黨宣言》中講到: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正因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爭的意義所在。孫中山講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提出了客觀歷史下的三大斗爭任務;毛澤東為張思德題寫“為人民服務”,又把中國革命真正的意義寫得更實。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們追尋的目標再一次推進。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產黨宣言》為理論基礎,提出了為普通百姓,為人民,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宗旨。這便是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為自己謀幸福,爭自由,為中國創未來。

我們的信仰何其單純又何其偉大。

電視片《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畫面再現著歷史,呈現著現實,啟迪著未來。讓久已不聞槍炮聲,血腥味的我們,又回到那個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烈士的鮮血讓世人警醒。那還未曾遠去的身影,可否讓今天的我們汗顏?

也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渾渾噩噩。或者喪失了斗志,輾轉在夜鶯與玫瑰之間,把人民的請陳扔在了一邊。或者放松了自檢,驕縱了體格,無視方圓規則,愚蠢地自戀。

信仰被踩在腳下。我們可曾為自己是個共產黨人而羞赧。可曾為那劉胡蘭一句“怕死不是共產黨”而震撼;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請賞,而忘記了張思德屢立戰功,卻仍樂意從一個小兵做起,最終為救同志犧牲在窯洞里,無怨無悔。

當信仰被高高舉起,人的頭顱昂揚向上,我們的軀體挺拔健壯,我們敢于為了人民去付出鮮血與生命,人民把我們高高舉起。 (99作文網 整理)

當信仰蒙上灰燼,人便如行尸走肉,無視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邊,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拋棄。

誰樂意當沒有信仰之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獲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為她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真理,且前仆后繼,舍生忘死地去捍衛真理。被小米加步槍打敗的張學良總結得好:前仆后繼。沒有對信仰絕對的忠誠,何談前仆后繼?《信仰》中講得真切,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在世界各國的政黨發展史上,中國人對信仰付出的代價之慘烈絕無僅有。中國人在追隨信仰的道路上,創造的奇跡絕無僅有。

“絕無僅有”四個字如今看來簡簡單單,然而回望歷史卻不忍細述。選擇信仰很難,堅守信仰更難!

今天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并不是我們缺乏信仰,只是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之危。這且不是危言聳聽,烈士的血跡未干,我們切不能忘記了肩頭責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可依靠的強大后盾。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的信仰。共產黨人的勝利是信仰的勝利。如果我們丟棄了信仰,那么未來將暗淡一片。如魚兒離了水,是蛟龍也困在異域。請讓我們記住,我們要堅守,要獲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是強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讓共產主義的光輝灑播在每一個人身上,喚起我們奮進的斗志。

其實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戰爭年代的鮮血與生命是慘烈,但和平年代的堅守更加錯綜復雜,與戰爭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們面臨的誘惑與選擇更多,考驗更苛刻。我想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個原因吧。時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堅定信念,在當今更加需要。

馬·普頓爾說過:人活著就要用生命去解釋自己的信仰。共產黨人一旦認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堅定地去踐行。我想,只要我們付出了,人民和歷史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吧。

感謝《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劑良藥,把當今中國的微恙早日治愈.

2.信仰紀錄片觀后感 【內容】: 近日,在黨組織的號召下我觀看了大連黨建網上播出的大型記錄片《信仰》,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言語的。

這部大型歷史記錄片由中央組織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詳細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舊社會中的苦難中國,從19世紀中葉起,中國已逐漸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處于隨時亡國的危險之中。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雖然一次次奮起抗爭,卻始終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讓共產主義理論,走進了中國先進分子的視野。從《共產黨宣言》的誕生到嘉興南湖中共一大的召開,確立了中國人民的信仰。從硝煙和戰火中走來,無數的鐵證和事實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會為了踐行和堅守自己的信仰,真正的讓人民當家作主。

90多年來,共產黨人的信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旗幟。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汶川抗震救災的現場,在奧運志愿者的行列,在新農村建設的田野上,在科技攻關的最前沿,在大學校園的朗朗書聲里,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無數黨員不畏困難、勇于創新、甘于奉獻,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真義,豐富了共產黨人信仰的時代內涵。如果說,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涌現的典型,為共產黨人的信仰構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總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鋒們,則展示出共產黨人為了信仰,永葆先進、純潔和優秀的歷史畫卷。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經載入史冊。為了信仰,前面還有更長的道路要走。讓我們與時代同行,讓信仰為我們導航,讓更多更傳奇的先鋒故事,成為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作為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我們也許做不到什么轟轟烈烈、建國立業的功勛,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好本職工作,踐行對黨的忠誠、信仰。在與時俱進的今天,作為共產黨的一員,與時代同行,讓信仰導航,揚起生命的風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689089.html

相關閱讀:電影《南京大屠殺》觀后感
《旗幟》觀后感400字
觀《泰坦尼克號》有感1000字
阿甘正傳觀后感
《功夫熊貓》觀后感-600字讀后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