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是惠子與莊周在濠梁觀魚時的對白,成為一個時期的經典。它也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諦。
惠子當時是梁惠王的宰相,于權勢之中可謂呼風喚雨,顧慮自身的榮辱尚且不暇,又怎能知道魚的快樂呢?而莊子,曾經生活困頓,只做過短暫的蒙園小吏,后便一心投入到求解道的真諦中去,他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在他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么,規定什么,固而他能夠理解魚的快樂也就不足為怪了。
確實,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他人的;快樂也是自己的,不應以他人的評判為準。
魯迅也曾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活出自我,走出自己的精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738251.html
相關閱讀:《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200字
《猜猜我有多愛你》讀后感200字
《吵鬧村的孩子》讀后感200字
《邪王囚寵》讀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