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戲劇或者說生活有明顯的的兩種傾向:日神傾向和酒神傾向。悲劇來源于酒神傾向。
歌隊的表演是自覺的,即自己認為自己是劇中人物,而非有意識地扮演角色。這種表演是酒神傾向的。
音樂本身就是兩種傾向的表現,而非表現的載體。
日神傾向和酒神傾向是糾纏在一起的。
古希臘悲劇的觀眾也是自覺的,即認為自己是劇中一部分,或者認為自己在觀賞真實的;而不是有意識的將自己作為觀眾或者意識到觀賞的是某種表演。
自蘇格拉底后的悲劇是市民的世俗的,是酒神傾向的毀滅,是不同于古希臘的悲劇的。歌隊,觀眾,音樂已經各自脫離了戲劇本身。
德意志文明的發展的要點不在于是否要排除法蘭西文化,然后真正地追根溯源,找到屬于自己的日神和酒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743648.html
相關閱讀:《邪王囚寵》讀后感200字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吵鬧村的孩子》讀后感2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200字
《猜猜我有多愛你》讀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