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講的都是夢想,嘉賓們講的故事讓我對夢想有了更直觀的、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位嘉賓付麗娟——一位跳傘運動員講述了在體校的時候,如何高強度地訓練。他們每天要長跑五六個小時,踢凳子等等。每天都是滿頭大汗,疲憊不堪。但她喜歡跳傘,所以一直靠著毅力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
最讓人感動的是一位加油站的工作人員——一位智障孩子的媽媽,講述了如何通過教孩子彈鋼琴來鍛煉孩子的大腦。媽媽說,兒子剛開始學鋼琴的時候,連鋼琴鍵都分不清。因為兒子對動物最感興趣,媽媽便在鋼琴鍵上貼上小動物,可兒子依然學不會。媽媽只能不停地抓著兒子的手反復按鍵。兒子有了進步,但學會按鍵都得花一年的時間。其實媽媽也不會,只能在工作之余自己學習,夜晚一兩點的時候還要上網查找更詳細的資料。在學習的過程中,媽媽不免要打一下孩子的屁股,學習一首曲子都得花一年的時間,太慢了?伤吘故侵钦,所以打完之后媽媽就覺得對不起他。不過,努力總有回報,學習了十年,兒子的曲子已經彈得不錯,學習也跟得上正常人,也不再內向了。
嘉賓們的講述,讓我明白:實現夢想不是一朝一夕的。實現夢想需要堅持,需要毅力。小時候,我們都懷有一個夢想,想做發明家、作家、科學家、企業家……可是若干年后,不少人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終究一事無成。為什么呢?因為很多人把一輩子中的大量美好時光消磨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沖動之中,湮沒在最艱難也最有希望卻戛然而止的那一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人們總是被社會所左右,說實現自己的夢想太難。這種解釋是錯誤的,社會固然復雜,但困難我們可以克服,我們真正缺少的是一顆堅定不移的心。有時候,我們離成功只差一步,但因為之前的失敗,致使我們在關鍵時刻卻突然失去信心。這是何等可惜。
讓我們再聽聽郎朗的述說:在籌備國外的一次演奏會中,盡管作為替補者,他卻依然每天玩命地練琴。最后,他被選中上臺參加演出了。郎朗最后的成功,不正是告訴我們,要讓夢想成真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去堅持嗎?
第三板塊哪吒當班長,她帶來了一個14歲的男孩,他就是馬鵬飛。馬鵬飛從小就沒有了父母,是奶奶把他拉扯大的。可是家里很貧窮,奶奶為了讓鵬飛能健康成長堅持不買藥,導致奶奶的糖尿病越來越嚴重,后來奶奶成了盲人,從此馬鵬飛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又是做家務,又是給奶奶打針,還要學習,真是太辛苦了。每天都睡不到8小時,馬鵬飛養成了一放學就往家里跑的習慣,使得他現背著書包20分鐘就能跑4公里,好厲害啊。馬鵬飛做到了連大人都做不到的事,看到這我感動地哭了。
第四版塊的班長是國寶大熊貓。在這里楊利偉叔叔教導我們,要把對祖國的愛變成祖國的榮耀。為此,節目還請來了國旗護旗手。戰士叔叔給我們講了鐵人護旗手的故事。一次,一位叔叔在護旗中,一根針穿過了皮靴刺進了他的右腳,可他還是堅持走完了規定的138步,真是當之無愧的鐵人,他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祖國的榮耀。
最后節目在稚嫩的童聲中結束了。這開學第一課教了我很多。對于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講,好好學習,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表現了我們的愛。
9月1日我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教育片《開學第一課》雖然這節課不同以往的語文、數學、英語課,但是卻讓我明白了比上這些課都要多的“知識”,知道了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
這一堂課由四個板塊組組成。
第一板塊是喜羊羊當班長。在這里,于丹老師告訴我們,要給予祖國愛、要給予父母愛……,如果你把痛苦和別人分擔,那你的痛苦就會少一半;如果你把快樂與人分享,那你的快樂就會翻一倍。我贊同于丹老師的觀點。“輔導員”李宇春說分享是幸福。我也來補一句,分享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重要的是行動。
第二板塊七仔當班長。在這里,李連杰叔叔告訴我們:如果心中有愛,就不會有敵人。微笑是最好的武器。在困難面前我們要有力量,要堅強,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化成力量克服困難。在短片中我知道了一名醫生叫黃寶武,在“5。12”大地震中,連續工作3天3夜,救活了27人,可是他一家9口人,卻因為外出旅游不幸身亡。我想:這位醫生多為偉大呀,這就是愛的力量支撐著他。有愛又有力量的人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志愿者。
說著說著,自責她沒有把我照看好,又有著想哭的感覺,一頭扎進了洗手間。如果當時我能對媽媽說一句“沒事的,我不疼”;媽媽也不會難過,如果當時我能抑制住哭泣,媽媽也許能好受一點;如果我當時就能明白,就不會令媽媽如此自責……現在,我老早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兒,能幫就幫,能理則理,為媽媽分擔一點,也承受一點……
最近,我讀到了一則意味深長的小故事,讓我對“孝”的概念又增長了幾分。烏鴉,毛色烏黑,其貌不揚,沒有仙鶴的高貴,更沒有百靈的可愛,但它的孝,卻足足打動了所有的人!小烏鴉一出生,老烏鴉便細心地培育它,照顧它,直到它學會飛翔,足以對抗外面的世界。小烏鴉長大成年,并沒有忘恩,在辛勤勞動的間隙,為年邁的老烏鴉搭好巢穴,不知疲倦地銜來食物,像當初老烏鴉喂食自己一樣,一點一滴地回報著老烏鴉的養育之恩。烏鴉一生孝父母,那情意真的令人可歌可泣!烏鴉的“孝”,感天動地,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雖然我的父母常年在外,但是,我可以主動和他們“煲”一“煲”電話粥,寄一些老家特產,節日時提早祝他們快樂!我想,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孝,百善之首。孝,是古今中外的優秀品質。孝,也是中華兒女最崇尚的教育。《說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上半部像一個老態龍鐘的老人,下半部就像一個孩子,孩子支撐扶助老人,以此來表達中華民族所提倡的尊敬老人的社會風尚,這大概就是“孝”字的來由。
老師也常說:“父母是最偉大的,當我們呱呱落地時,父母就對我們的一生負起了責任。”凜冽的冬天,常常握著你的手,噓寒問暖;炎熱的夏日,拿著蒲扇的手,不知酸了多少回?可誰又知,你問過父母一句嗎?媽,你冷不冷?爸,你累不累?……
是呀,愛是無私的!愛可以戰勝一切,愛是最大的財富。更是因為如此,我們理應對父母,對長輩要存有一輩子的孝心!
想想我三四歲那年的事兒,就愧疚不已!活潑好動的我在媽媽的帶領下緩緩走路,就在媽媽一晃神間,我的腿突然倒下,朝前面的一根裸露在外的釘子刺去,深深地扎入了我的膝蓋。媽媽愣住了,一把摟住了我,哽咽地詢問:“沒事吧,讓媽媽看看到底怎么了?”我哇哇大哭,媽媽也不爭氣地落下了自責與難過的淚水。晚上,媽媽小心地將紗布取下,又關切地問我還痛不痛。下次再小心點,女孩子,不注意的話這么大的血塊將來結成了疤就不好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759141.html
相關閱讀:哈佛家訓讀后感700字
讀《綠山墻的安妮》有感700字
《鄧小平傳》讀后感作文
讀《燈光》有感
《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