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聞此書來源于麥肯錫,今日方一睹風采。
未讀之前,先在大腦里面想像了書中的內容。金字塔,除了埃及,除了四面體的立體形象,最容易在腦子里面出現的是一個“平面三角形”,是一個上小下大的形象,從下至上層次越高,空間越小,地位越高。畢竟物以稀為貴嘛。自己的思維屬于發散型,由上面的想像自然猜到其原理必將是縱向層級的概念,以及橫向并列或平行的概念(當然不排除內容的交叉),這一橫一縱上也必定有邏輯的解釋。
翻開書,大致瀏覽,果不其然!
以上頭腦里面圖像的想像,以及思維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簡單的說就是思維發散的過程,也是思維對話的過程。我用思維發散這個詞,即是指其由一級分枝,二級分枝,……一直往后發散的過程,而且由數字的低到高是一種層級的概念,和金字塔類似;我用思維對話的過程,是表明這樣的一個過程,即在自己思維發散的過程中,從一級到下一級是一個對話的過程,類似于Q&A。
思維導圖就像一顆樹一樣,向四周的發散,更顯其生命性與活力,一個簡單的改變就很大程度的解放了思維。
當然,思維導圖遠非如此,空間的布局,顏色的運用,圖像的運用,邏輯的使用,完美了結合了左腦與右腦,兩個皮層的協同讓你的思考,你的思維更富創造性。(說一萬句話,不如自己去實踐,呵呵~)幾年時間,思維導圖給自己帶來了太多的益處,心存感激。
金字塔與思維導圖相比,思維導圖算是進化的更為完全。根據金字塔原理產生的年代,估計tony buzan當初說不定也受益于此,雖然其本人沒有提到。
《六頂思考帽》,把這三本書放一起說,我去提這一點,即色彩的應用,以及區分自己不同色彩的思考帽。顏色是對右腦極好的刺激,顏色本身不同的頻率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一方面想到了顏色是有意義的,也是信息的載體,因此在思維導圖里面顏色的采用應該是與分枝內容具有同質性,這樣除在紙上構建外,在大腦里面構建的導圖所帶的信息點會更多,回憶效率會高,而且切實提高思維的水平;另一方面,區分思維中的如事實陳述,如感情,如建設性,如否定等等,是很必要的,這樣問題更能得到有效解決,也提高了思考的全面性,避免片面性。
以思維導圖為核心,輔以金字塔原理,運用六頂思考帽的顏色與思維區分,全面思考,系統總結,發散思維,以及創新思維……
真的太棒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774953.html
相關閱讀:《鄧小平傳》讀后感作文
讀《綠山墻的安妮》有感700字
《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
哈佛家訓讀后感700字
讀《燈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