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讓人銘記的,并不單是他的“癡”,更多的,是他作為軍人的擔當與忠義。在國家處于生死存亡關頭時,他懷揣著恩師的“砥柱人間是此峰”與“白鹿精魂”走出中條山,去守護潼關的最后一道屏障。
對于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許不是死在內戰中,最可悲的是他作為烈士運回家鄉安葬,到了最后,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這不免讓我想到魯迅《藥》里面的夏瑜,夏瑜為了拯救民族犧牲,換來的只是鄉黨的嘲弄與華老栓清晨起來購買的人血饅頭。時間推逝十年,民眾依舊冷血麻木至此。
據說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陳龍光將軍。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為一部鴻篇巨制,粉墨登場的人物太多太多。還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謙,最好的長工鹿三,革命斗士鹿兆鵬,傳統賢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說,真說時卻又語凝;蛟S這就是名著的魅力,讀一本書,就像經歷了一個時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歡。
只愿世間風景千般萬般熙攘過后,字里行間,人我兩忘,相顧無言,靜品佳作
被公公鹿三親手殺死后,不甘心的她在白鹿原掀起了一場瘟疫,哀鴻遍野。此刻,她的心中只有憤怒與復仇,可這畢竟是有違天道的,她也因此被鎮在了塔下,不可超生。
我固執地認為田小娥至少是黑娃和白孝文心頭的朱砂痣,可這兩位幡然悔悟后再回白鹿原時竟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忽視田小娥,這個他們光鮮履歷背后的“污點”,這行為應不是一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所能描述的吧?或許,三人的糾葛只能用一句“那些女孩,教會我成長;那些男孩,教會我愛”吧!
砥柱人間是此峰
——閑話鹿兆海
《白鹿原》中,讓我最嗟嘆與不能釋懷的人,就是鹿兆海了。他專情、單純、善良、真誠、熱情、陽光,溫謙有禮,受過正規教育。就他個人來講,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父母,尊師知恩,對情人有情,對家人有義。最后,作為一個戰士,他死在了戰場上。不負榮光,不辱使命,勇啖犯我中華者骨血。
作為鹿子霖的兒子,他并沒有沾染父親的惡習。相反,他師從朱先生,學禮節,學文化。和初戀白靈相愛相知的過程在他后來的生命中反復咀嚼,也因此透支了他大部分的感情精血。白靈是他床前白月光,可他卻留不住,眼看信仰將他們生生撕裂,并看著心上人成為自己的大嫂。心痛過后并未結痂,他后來在行軍途中迎娶了一位酷似白靈的姑娘;蛟S這是一種救贖,更多的,可能是感情上的飲鴆止渴。午夜夢回,枕邊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已是夢中人。這滋味,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
據說,朱先生確有其人,基本上里面朱先生的事跡都是關中大儒牛兆濂的真實事跡。那么,我們或許可將朱先生臨終前對孫子的叮囑:“我重見天日就看你了。”當做陳忠實對當代文化復興、文明崛起的一種期冀?
從白鹿原史詩到田小娥傳奇
——閑話田小娥
田小娥可謂白鹿原中一個異數了。出生書香門第的她卻最終長成一個風流蕩婦,與白鹿原的漢子們展開了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風流韻事,并最終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后的最后,被壓在塔下,永不超生。
我們先來八一八白鹿原身邊的那些男人們。首先是被父親廉價嫁給年齡足以當她爺爺的郭舉人,被當做性奴屈辱的豢養,在此期間不甘寂寞勾搭上黑娃,開啟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筛谕拊谝黄鸷,日子并不如設想中那般順暢。身份上不被認同,排斥在宗族之外;雪上加霜的是,黑娃鬧革命,被通緝時獨自逃竄在外,留下田小娥一個人面對所有的凄風苦雨。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裹著小腳。如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非逼迫田小娥做貞潔烈女,如王寶釧般苦守寒窯,也著實是為難她了。
對于田小娥,或許真的是“過渡女性”四個字最能概括她。她私生活劣跡斑斑,可她敢于追求愛情,即使不被世人承認;她裹小腳生于酸腐秀才家庭,可她率先加入農協,成為婦女代表。同處于性壓抑,她沒有像冷先生大女兒一樣守活寡至死,而是先后與鹿子霖、白孝文攪合在一起,不懼流言,不顧臉面。
“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當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責無旁貸,本應著書立論,大聲疾呼,以正世風。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飲酒作樂,夜間尋花問柳,醉死夢生……”這是朱先生出場時說的一段話,現在聽來仍振聾發聵。
“踏破青山千萬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這是朱先生在南方講學受挫時,回到華山作的一首《七絕》,大氣磅礴卻也難免憂愁孤憤。
“倚勢恃強壓對方,打斗訴訟兩敗傷。為富思仁兼重義,謙讓一步寬十丈,”這是朱先生對白鹿原上白鹿兩大戶起爭端時的諄諄勸勉,回味悠長。
在整本書中,我最感興趣就是朱先生了,對于他,我想套用那句著名的對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評價:“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他:‘一是圣徒,指這個人;二是先知。’”他畢生精力投注在白鹿原這片蒼茫大地上,除罌粟,教學生,救災民,作鄉約,寫縣志……他每一步行為,都擲地有聲。
書中,朱先生很多行為都的確是很行為藝術,如晴天穿雨靴暗示村民天氣,勸退清軍總督時自帶糧袋傳達民生多艱,以及那句膾炙人口的“房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催命鬼”……這些事,讓他終究被奉為圣人。而白嘉軒的那句“犯人門絕對信服圣人而又不真心實意實行,這并不是圣人的悲劇,而是凡人永遠成不了圣人的緣故”,讓朱先生更加高貴而神秘。
朱先生代表著民族的內嵌的價值觀,是封建時代完美人格的體現。禮樂射御書數加風水天文與耕織,他的確算是那個時代的全才了吧?
說到白嘉軒,就不得不談談他的家庭。他育有三子一女,孝文、孝宛、孝義與百靈。他教導兒女,既遵守祖宗章法,又能隨時勢變通,他期待兒女們按照他給的既定路線衣食無虞地安穩度日可動蕩的時代、險惡的人心容不下他這個父親的心愿。在鹿子霖精心設計下,長子白孝文由族長之位跌落,走向了一條完全不同的投機者道路;在時代影響下,獨女百靈加入共產黨,并與家庭決裂,成為全書與舊時代斷裂最徹底的人之一,在革命的征程中拋灑生命;只有二子與三子,隨著父親規劃的道路,長成父親期望的模樣,子承父業。
看這本書時,我一直在想:白嘉軒的教導方式是否太過嚴苛?不給人改過的機會。對于白孝文的過錯,實行一次否決制,未經調查,專制武斷,據此否定了白孝文過往所有的努力,并眼睜睜看著大兒媳餓死在家中。如果他的教導方式多一點溫情,少一點個人專斷,白孝文不會變成后來那副嘴臉,畢竟白孝文是被父親當眾懲罰后開始“不要臉”,并與田小娥茍合在一起;而他的獨女白靈,也是在被他逼婚的情況下逃婚,并從此與家庭決裂,坐月子時都不能找到一個全心全意可托付的港灣,最終慘遭活埋。如果他心中將刻板規則放的低一點,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式的溫情放的高一點,或許這一切真的會發生的不那么慘烈。
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
從開始到讀完《白鹿原》,我也就用了四天時間。讀完后,內心舒暢不已,就像心中的那縷牽掛終于有了著落?扇讀后感,卻也的確頗費思量。
正如《白鹿原》扉頁上那句巴爾扎克的名言:“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白鹿原》記述了一個時代的底層變遷,并深刻的影響民族的內在機理。
既是閑話,那我們就從《白鹿原》里的人們一位位話起。
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
——閑話白嘉軒
白嘉軒作為本書的靈魂,是一個矛盾且代表著多重價值的人物。書開篇第一句就是“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從這個微妙的切入點,向我們展示了白鹿原這片中土神州上發生過的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圖景。
六娶六喪并沒有打垮他,反而使他偶遇白鹿精靈庇護的風水寶地,略施心計后購下那塊寶地,從此帶領自己的家族轉運。娶賢妻,帶來給自己家族帶來橫財的罌粟種子,得財又得子,未來一片欣欣向榮。這時王朝更替,社會習俗變遷,他沒有任何反抗,堅守一個老實人的世態炎涼。正如奧威爾《一九八四》中所言:“從下等人觀點來看,歷史上所有的變遷只有一個意義:主人的名字換了。”白嘉軒雖生活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但時代的變遷并沒有對他的生活產生太大影響。無非是男人剪掉辮子,女子解放天足,如此而已。正如他的家訓“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所體現的,他忠實且自覺的恪守并傳播封建禮教,并習以為常。但我并不認同據此把他劃為所謂“冷血的封建食人者”的階級史觀,我認為,和平時代,這種人是傳承文化、保護社會秩序的堅定衛士;動亂時期,這種人是保持冷靜頭腦、不盲從當局、關鍵時刻橫刀立馬保衛祖國的最后一道防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785409.html
相關閱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800字范文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800字范文推薦
讀《網絡安全與道德讀本》有感
《哭泣的耶路撒冷》讀后感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