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一個一個打電話,雖然我爸離我不遠,一個星期沒過去還是要打幾通電話,有的沒的張口就扯。我愿意我愛的人永遠先掛我的電話 。
一本《追風箏的人》不知道看了兩星期還是三個星期了,效率越來越低,一覺總睡到天昏地暗,七葷八素。
卡勒德?胡塞尼以自己童年時經歷的阿富汗為背景,以較大篇幅講述阿米爾和哈桑在阿富汗的童年生活,雖然身份差異,富家少爺與哈扎拉仆人情同手足,兄弟情義深厚。哈桑將自己的全部忠誠獻給阿米爾,但是在一次冬季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為了追得最后一只風箏彰顯勝利以贏得父親的贊賞,哈桑為了阿米爾的愿望一個人去追那只最后的風箏,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童年的哈桑已經將阿米爾不僅當做是自己服侍的少爺,而是自己的信仰,他崇拜阿米爾,喜歡聽阿米爾讀書。
哈桑拾到風箏,在自己看來這只風箏足以讓阿米爾在父親面前驕傲,所以當阿塞夫三人圍堵哈桑時,即使寡不敵眾,但就沒想放棄過,書中的阿塞夫惡心又惡毒,沒有人道和理智,哈桑成全了阿米爾的夢想,讓自己陷入悲慘不堪。阿米爾一面自責一面懦弱,沉醉于短暫的父愛,不敢承認自己的罪行,面對哈桑,始終逃避,甚至誣陷,好讓哈桑永遠離開,也讓自己永遠不必面對罪行。
沒想到國家陷落,喀布爾被俄國人占領,阿米爾和父親逃往美國。多年以后阿米爾仍不能忘記對哈桑的歉疚,老友拉辛汗一聲召喚: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十幾年前的罪行終于可以坦白,當年的錯誤或許還有機會再還哈桑一個“為你,千千萬萬遍”。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聽拉辛汗講喀布爾的起起伏伏,從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已經離去,也意料之外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阿富汗的土地上還有一位自己未曾謀面的侄兒。
整本書用了半本篇幅記述索拉博對阿米爾由陌生、欣喜、失望、自閉到重新微笑。童年的冬天的風箏,從哈桑為阿米爾的千千萬萬遍到阿米爾為索拉博千千萬萬遍,世態變化,留下的罪惡在時間面前歉疚不會減少,不如早早向往事道歉。
哈桑的人物塑造一開始就容易讓看的人充滿同情,所以他后面的遭遇才更加會讓我這樣的人同情心破堤。畢竟身上的遭遇已經是不堪,再來點悲慘的東西很容易讓人陷進對他的同情,甚至對罪魁禍首咬牙切齒。除此之外印象最深的是阿米爾尋找索拉博的過程中向我們展示的阿富汗,曾經的繁華變為廢墟,本該在大學里教書的先生落魄街頭,這個民族的一切都在逆著時光倒退,缺乏食物,也沒有文明。人類的腳步向來是進步,戰爭卻可以簡簡單單就摧毀一切!
我怕我看完又忘,其實寫一篇讀書筆記真的會對一本書印象深很多啊。、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shubiji/1283084.html
相關閱讀:《史記》讀書筆記500字精選
讀書筆記??讀曾國藩王陽明
《工作重在到位》讀書筆記200字
《赤壁之戰》讀書筆記
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