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化學章節高效復習: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Co M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4講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2009?廣東,25)鋼鐵生銹過程發生如下反應:
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①、②中電子轉移數目相等
B.反應①中氧化劑是氧氣和水
C.與銅質水龍頭連接處的鋼質水管不易發生腐蝕
D.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不能發生電化學腐蝕
2.實驗室里利用以下反應制取少量氮氣:NaNO2+NH4Cl===NaCl+N2↑+2H2O。關于該反應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NaNO2是氧化劑
B.每生成1 mol N2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6 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還原
D.N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3.下列物質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還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順序排列的一組是 (  )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4.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的濃度和反應溫度有關。下列各組物質:
①Cu與HNO3溶液、贑u與FeCl3溶液
③Zn與H2SO4溶液、蹻e與HCl溶液
由于濃度不同而能發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5.現有M、N、P、E 4種元素的單質,能發生以下反應
①在水溶液中,M+N2+===M2++N ②P+2H2O(冷)===P(OH)2+H2↑
③N、E相連浸入稀H2SO4中,電極反應為:N-2e-===N2+,2H++2e-===H2↑
判斷它們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
A.M、N、P、E B.P、M、N、E
C.M、N、E、P D.E、P、M、N
6.從礦物學資料查得一定條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應: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Cu2S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B.5 mol FeS2發生反應,有10 mol電子轉移
C.產物中的SO2-4有一部分是氧化產物
D.FeS2只作還原劑
7.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化學反應屬于陰影部分的是 (  )

A.Cl2+2KBr===Br2+2KCl
B.2NaHCO3=====△Na2CO3+H2O+CO2↑
C.4Fe(OH)2+O2+2H2O===4Fe(OH)3
D.2Na2O2+2CO2===2Na2CO3+O2
8.雙氧水可作為采礦業廢液的處理劑,如用來消除采礦廢液中的氰化物,反應方程式如下:KCN+H2O2+H2O===A+NH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生成物A是一種正鹽
B.氨氣是還原產物
C.該反應中H2O2作氧化劑
D.處理1 mol KCN轉移1 mol電子
9.氰氨基化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備CaCN2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N===CaCN2+CO↑+H2↑+CO2↑。在該反應中 (  )
A.氫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還原
B.HCN是氧化劑
C.CaCN2是氧化產物,H2為還原產物
D.CO為氧化產物,H2為還原產物
10.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還原成Co2+,且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減弱。下列反應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發生的是 (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11.今有下列三個氧化還原反應: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則可加入的試劑是
(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12.銻(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國銻的蘊藏量占世界第一。從硫化物中提取單質銻一般是先在高溫下將硫化物轉化為氧化物,再用碳還原:
2Sb2S3+3O2+6Fe=====高溫Sb4O6+6FeS①
Sb4O6+6C=====高溫4Sb+6CO↑②
關于反應①、②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①②中的氧化劑分別是Sb2S3、Sb4O6
B.反應①中每生成3 mol FeS時,共轉移6 mol電子
C.反應②說明高溫下Sb的還原性比C強
D.每生成4 mol Sb時,反應①與反應②中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共40分)
13.(10分)某學生往一支試管中按一定的順序分別加入下列幾種物質(一種物質只加一次):
A.KI溶液 B.淀粉溶液 C.NaOH溶液 D.稀H2SO4 E.氯水
發現溶液顏色按如下順序變化:①無色?→②棕黃色?→③藍色?→④無色?→⑤藍色。依據溶液顏色的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以上藥品的順序是(寫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由棕黃色變為藍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某一反應體系中有反應物和生成物共五種物質: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該反應中H2O2只發生如下過程:H2O2?→O2。
(1)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______。
(2)該反應中,發生還原反應的過程是______?→______。
(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4)如反應轉移了0.3 mol電子,則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______。
15.(12分)小明為驗證NO2的氧化性和NO的還原性,設計了如下裝置制取NO2和NO,并驗證其性質,裝置圖如下:

(1)寫出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證明NO2的氧化性;在丙中鼓入空氣后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證明NO的還原性。
(2)實驗前丙中充滿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反應方程式和簡要文字回答)。
(3)小華對小明的實驗設計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乙中的現象不足以證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認為怎樣才能準確證明NO2的氧化性?(簡要回答出原理和現象即可)___________。
16.(8分)(1)在反應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中,還原劑是________。
(2)已知BrFx與H2O按物質的量之比3∶5反應的產物是HF、HBrO3、Br2、O2,該反應中的氧化劑是_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BrFx中的x=________。
(3)濃鹽酸在反應KClO3+HCl?→KCl+ClO2+Cl2+    (補充完整)中顯示出來的性質是________。
(4)在一定條件下,PbO2與Cr3+反應,產物是Cr2O2-7和Pb2+,則與1 mol Cr3+反應所需PbO2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A 4.A 5.B 6.C 7.D 8.C 9.C 10.A
11.C 12.B
13.(1)A?→E?→B?→C?→D
(2)2KI+Cl2===2KCl+I2
(3)生成的I2遇到淀粉變成藍色
(4)I2+2NaOH===NaI+NaIO+H2O
14.(1)H2O2 (2)H2CrO4 Cr(OH)3
(3)


(4)3.36 L
15.(1)Cu+4H++2NO-3===Cu2++2NO2↑+2H2O
溶液變渾濁 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2)3NO2+H2O===2HNO3+NO,制取NO,并用排水法收集NO
(3)NO2和水反應生成的HNO3是一種氧化性酸,可將Na2S氧化,使溶液變渾濁 可將干燥的NO2與干燥的H2S氣體混合,若有淡黃色固體生成,即可證明NO2的氧化性
16.(1)HBr (2)BrF3 BrF3、H2O 3 (3)H2O 酸性和還原性 (4)1.5 mol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1590.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化學無機推斷常見突破口專題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物質能量變化專題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第二輪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指導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第一輪基礎知識歸納復習 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平衡的計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