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化學化學基本概念專題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專題三 化學基本概念

●名師高考導航
化學基本概念包括五個重要考點?荚嚧缶V的要求是: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分散系;常用計量;化學用語;離子反應;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等。通過本專題的學習,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內容要求,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去理解、認識和處理一些實際問題。
研究2005~2011年高考發現,近年的高頻考點是各基本概念之間的關系及其內涵和外延;規律的實質和例外;基本概念的簡單計算;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能源、環保問題及運用化學視角觀察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有關熱點問題等。
通過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分析,估計2012年的高考命題熱點,仍然是在運用這些知識去理解和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方面,如概念的判斷、計算、離子方程式和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能源、環保問題以及基本概念在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熱點問題等方面的應用。

第1講 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與化學用語
●知識網絡構建
1.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2.化學用語

●考向三維突破
■考向一 物質的分類及類別間的關系
◆一維:知識聯動
1.物質的樹狀分類:

2.物質的交叉分類(以氧化物為例):

特別提醒:
1.酸酐:通常所講酸酐是針對含氧酸而言的,對于一般的無機含氧酸來說,酸酐是酸中心元素的等價氧化物,如H2SO3→SO2;HNO3→N2O5 。對于某些有機酸,其酸酐中還含有其他元素,如醋酸酐→(CH3CO)2CO;某些金屬元素也有相應的含氧酸,如HMnO4→Mn2O7 ,H2CrO4→CrO3;難溶性酸的酸酐一般不能直接與水化合,如SiO2。
2.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酸酐也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
3.過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與水反應除了生成堿外還生成其它物質如O2)

◆二維:典例導悟
典例1.(2009?瀘州模擬)下列有關物質分類或歸類正確的是
A.混合物: 鹽酸、漂 *** 、水玻璃、水銀
B.化合物: CaCl2、NaOH、HCl、HD
C.同素異形體: C60、C70、金剛石、石墨
D.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纖維素、蛋白質、油脂
解析:A項中鹽酸、漂 *** 、水玻璃都是混合物,而水銀是汞單質,故A不正確;B項中CaCl2、NaOH、HCl都是化合物,而HD是單質,故B不正確;C項中C60、C70、金剛石、石墨都是同素異形體,故C正確;D項中淀粉、纖維素、蛋白質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是小分子,故D不正確。
答案: C
思維探究: 在物質的組成、分類、性質和變化這一知識塊中,包含著大量的基本概念,是化學概念的主要集中營,也是高考命制概念型試題的“原料庫”,復習中應充分了解概念的形成、內涵、適用條件、應用范圍和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運用抓“關鍵詞”法、比較法、聯系法等方法學好基本概念。例如,學習中可以進行對“同類”概念抓“異”(不同點)的挖掘,對“對立”概念抓“同”(相同點)的開發。所謂“同類”概念,即概念之間有某些相同的含義,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類物、同一物質”。
◆三維:解題突破
1.(2009?黃岡模擬)某物質溶于水,所得溶液既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也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氣體,此物質有可能是①氧化物、②鹽、③堿、④單質、⑤酸中的
A.①⑤ B.①②④⑤ C.② D.①②③④⑤

■考向二 膠體的性質、應用及制備
◆一維:知識聯動
1.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性質(或操作)定義解釋應用
丁達爾現象光束通過膠體時,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現象膠體分散質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質的微粒大,使光波發生散射區別溶液和膠體
電泳現象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粒子在分散劑里向電極做定向移動的現象膠體粒子具有相對較大的表面積,能吸附離子而帶電荷。有些膠體為中性分子如淀粉溶液,無電泳現象。在冶金廠;水泥廠;硫酸廠常用高壓電對氣體作用,除去煙塵;分離蛋白質、氨基酸;血清電泳用于診斷疾病;電泳電鍍。
聚沉中和膠體粒子所帶的電荷,使膠體粒子聚集長大,形成顆粒較大的沉淀從分散劑里析出的過程膠體粒子帶電,加電解質或帶相反電荷的膠體,中和了膠體粒子所帶的電荷,從而使分散質聚集成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析出制豆腐;墨水不能混用;利用明礬凈水;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輸血;工業制皂的鹽析;解釋江河入?谌侵薜男纬稍;土壤的保肥作用。
滲析將膠體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將此袋放入水中,使雜質分子或離子進入水中而除去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分子、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精制膠體、血液透析
2.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
①加熱蒸餾水至沸騰(注意不能用自來水);②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鐵飽和溶液,邊滴邊加熱;③繼續煮沸,使溶液呈現透明的紅褐色為止。
◆二維:典例導悟
典例2 (2009?全國理綜Ⅱ) 下列關于溶液和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溶液是電中性的,膠體是帶電的
B.通電時,溶液中的溶質粒子分別向兩極移動,膠體中的分散質粒子向某一極移動
C.溶液中溶質粒子的運動有規律,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的運動無規律,即布朗運動
D.一束光線分別通過溶液和膠體時,后者會出現明顯的光帶,前者則沒有
解析:膠體本身是不帶電,只是其表面積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離子而帶了電荷,故A項錯;溶液中的溶質,要看能否電離,若是非電解質,則不導電,也即不會移動,B項錯;溶液中溶質粒子沒有規律,C項錯;丁達爾效應可以用來區分溶液和膠體,D項正確。
答案:D
考點歸納:膠體區別于溶液和濁液的本質在于分散系粒子半徑介于二者之間,所以溶液中離子可以穿過半透膜,而濁液、膠體則不能;膠體可以穿過濾紙,而濁液不能;膠體能夠發生丁達爾效應,這是鑒別膠體的有效方法;膠體受熱能夠發生聚沉。

◆三維:解題突破
2(2009?四川模擬)下列現象或應用中,不能用膠體知識解釋的是( )

A.清晨,在茂密的樹林,常?梢钥吹綇闹θ~間透過的一道道光柱
B.電影放映時的丁達爾效應
C.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進行治療
D.在飽和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考向三 化學用語的正確使用
◆一維:知識聯動
知識點1 化合物電子式書寫的方法技巧
首先要判斷物質(化合物)的類型,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
若為共價化合物,要注意什么原子和什么原子形成了共價鍵,形成了多少對共用電子對。共用電子對寫在兩成鍵原子之間,未成鍵的最外層電子,也應在元素符號周圍畫出。在共價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層一般都達到了8電子(或2電子)的穩定結構。 如:HCl寫成 H?Cl?,CO2寫成 O ∷C∷ O ;至于含氧酸的電子式,如:HClO寫成H?O? Cl?
若為離子化合物,則:寫出相應的離子,再寫出各離子的電子式,然后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不過要注意的是,同種電荷不能寫在一起,也不能合并。書寫時要使每一個離子都與帶相反電荷的離子直接相鄰,并注意對稱、規范。如:NaCl寫成Na+[?Cl?]-;MgCl2寫成[?Cl?]-Mg2+ [?Cl?]-。
知識點2 表示物質變化的化學用語的書寫方法
1.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瘜W方程式的書寫必須要尊重事實,要配平(即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還要注明反應發生的條件,有氣體生成須注“↑”,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則須注“↓”。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書寫時要清楚反應物的量對離子方程式的影響。所寫出的離子方程式必須要符合客觀事實,等式兩邊要遵守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定律,如是氧化還原反應還要遵守電子轉移守恒原理。
3.電離方程式:表示電解質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發生電離的過程的方程式。要能正確理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準確區分強、弱電解質;清楚強、弱電解質的電離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完全電離和部分電離之分,有一步電離和多步電離之分,書寫時要注意可逆符號。
4水解方程式:①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要寫“ ”符號②一般水解程度很小,水解產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氣體,不用“↑”“↓”符號。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也不寫分解產物。③多元弱酸鹽分步水解,以第一步為主。
5.熱化學方程式:表明反應放出或吸收熱量的化學方程式。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應注意:
(1)需標明反應物、生成物的聚集狀態。
(2)反應系數只表示物質的量,不再表示分子個數,所以可以用分數或倍數。
(3)?H表示反應熱的數值,無需注明+或-號,但要有單位,且要與反應系數成比例。
(4)需注明測定的溫度和壓強,若不注明則指的是溫度為25℃,壓強為101kPa

6.電極反應式:表示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或還原反應的式子。要能正確書寫原電池的正、負極反應式,總反應式;電解池的陰、陽極反應式,總反應式。
7.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如HCl的形成過程:

◆二維:典例導悟
典例3(2009?河北保定模擬)下列化學用語中,書寫錯誤的是( )
A.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B.次氯酸的結構:H―O―Cl
C.甲基的電子式:
D.丙烷的球棍模型:
解析:本題從幾種典型粒子的結構示意圖、電子式、結構式等角度考查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硫原子有16個電子,分三層排布,最外層6個電子,而硫離子比硫原子多2個電子,最外層有8個電子,A項正確;次氯酸中氯為+1價,氧為-2價,因此,次氯酸的結構式應為H―O―Cl,B項正確;甲基是1個碳原子與3個氫原子以單鍵形成的基團,其中碳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而不是8個電子,C項錯誤。
答案 C
易錯提醒: 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是高考重中之重,是表示物質的化學用語,我們在化學試卷上依靠它們來表達,所以我們必須規范書寫,每年的高考由于書寫不規范造成失分的大有人在。電子式常見的有 :離子晶體 Na2O2 NaOH Na2O NH4Cl;分子晶體 NH3 N2 CCl4 CO2 H2O ,還有一些特殊的需要記憶的如:HClO ─OH OH- ─CH3 H3O+ 。
◆三維:解題突破
3.下列表示物質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H2O的分子模型可表示為:

B.Na+的核外電子排布示意圖為:

C.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2H4

D.CO2的電子式為:
●高考模擬演練
1.化學概念和物質的分類在邏輯上存在包含、并列、交叉等關系,下列選項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 B.化合物、電解質
C.溶液、膠體 D.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

2.下列表示物質結構的化學用語或模型圖正確的是 ( )
A.HClO的結構式:H-O-Cl B.H2O2的電子式:H+[∶O?? ??∶O?? ??∶] 2-H+
C.CO2的比例模型: D.14C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3.下列物質的分類結果全部正確的是( )
ABCD
淀粉――混合物苯酚――有機物液氯――非電解質水晶――鹽
膽礬――純凈物純堿――鹽碳酸鈣――強電解質食鹽――鹽
鹽酸――化合物水――氧化物乙醇――弱電解質金剛石――單質
4.將下列物質按酸、堿、鹽、氧化物分類排列,正確的是( )
A.硫酸,純堿,石膏,臭氧 B.氫硫酸,燒堿,綠礬,干冰
C.石炭酸,乙醇,醋酸鈉,水 D.磷酸,熟石灰,苛性鉀,過氧化鈉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能發生丁達爾效應的分散系有氯化鈉溶液、水等
B.在1 L 2 mol?L-1的氫氧化鐵溶膠中含有氫氧化鐵膠粒數為2Na(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C.在Fe(OH)3膠體中滴入少量H2SO4將有沉淀產生
D.淀粉溶膠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適量AgNO3溶液除去
6.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列用來表示物質變化或結構的化學用語中,錯誤的是( )
A.鋼鐵腐蝕時可能發生的正極反應:2H2O+O2+4e-====4OH-
B.HClO的結構式為:H-O-Cl
C.K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pH =7: +2H++Ba2++2OH-====BaSO4↓+2H2O
D.明礬水解的離子方程式:Al3++3H2O====Al(OH)3↓+3H+
7.下列說法都正確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與膠體的性質有關
②四川災區重建使用了大量鋼材,鋼材是合金
③“鋇餐”中使用的硫酸鋇是弱點解質
④太陽能電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金屬與非金屬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來水消毒劑有氯氣和二氧化氮,兩者都含有極性鍵
⑥水陸兩用公共汽車中,用于密封的橡膠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
8.下列各組變化中,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的是( )
A.碘的升華、石油的的分餾
B.用鹽酸除金屬表面的銹、食鹽水導電
C.氫氧化鐵膠體加熱后凝聚、藍色的膽礬常溫下變白
D.熱的飽和和KNO3溶液降溫析出晶體、二硫化碳洗滌試管內壁上的硫

9.下列化學用語和敘述正確的是( )
A.Ca2+的結構示意圖為 ,NH4Cl的電子式為
B.抗冰雪災害時使用的融雪劑所含的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鈣都屬于鹽
C.表示乙炔“燃燒熱”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C2H2(g)+ O2(g) = 2CO2(g)+H2O(g);?H =-1 256 KJ/mol
D.質量數為16的氧原子:
10.已知AgI膠體粒子能吸附I-,在10 mL 0.01 mol?L-1溶液中滴入8~10滴0.01 mol? L-1 AgNO3溶液后,將溶液裝入半透膜袋中,并浸沒在蒸餾水中,隔一段時間后,水中含有的離子最多的是( )
A.H+、OH- B.K+、I- C.Ag+、NO-3 D.K+
11.小軍在實驗室里做了下列實驗:
①分別向盛有稀硫酸和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②向盛有稀硫酸的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試液;
③向盛有鋅粒的試營中,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
④將一根生銹的鐵釘分別放入盛有稀鹽酸和稀硫酸的試管中,過一會兒取出。
他在紙上記錄了以下現象:
a.溶液沒有明顯現象;b.溶液變為黃色;c.溶液顯紅色;d.產生氣泡,溶液無色。
下面請你來整理完成實驗報告。
(1)實驗目的:探究__________(填寫物質類別)的化學性質。
(2)實驗現象:產生a現象的實驗所對應的一類反應通常被我們稱作__________反應(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3)上題所涉及的這類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請舉出一個利用該反應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類比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已知硝酸能把鐵氧化成Fe(NO3)3,但當鐵過量時,產物是Fe(NO3)2。某同學受此啟發,提出一個相似的觀點:氯氣與鐵粉反應,當Cl2足量時生成FeCl3,當鐵粉過量時產物是FeCl2,為驗證該觀點是否正確,該同學取一定質量鐵粉與Cl2恰好完全反應得到一固體物質,然后通過實驗確定其成分。探究過程如下:
(1)提出假設
假設1:該固體物質是FeCl3。
假設2:該固體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3:該固體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設計實驗方案
取少量固體物質于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得到溶液A,然后取兩份A溶液分別進行實驗,實驗現象與結論如表:
實驗方法實驗現象結論
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固體物質中有FeCl3
在KMnO4溶液中加少量A溶液KMnO4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固體物質中不含__________
(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寫出Cl2與鐵粉加熱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4)為進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質,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實驗,其中明顯錯誤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將A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繼續加熱得到紅褐色液體,該液體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B.在苯酚溶液中滴加A溶液,呈紫色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濃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
D.將A溶液加熱蒸干并灼燒,得到FeCl3固體
13.下圖每一字母代表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知在常溫下A是固體,B、C、E、F、G均為氣態化合物,X為氣態單質。根據反應框圖完成下列問題(有些反應條件已略去)。

(1)A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是__________,則I和H溶液中溶質屬于(填“酸”“堿”“鹽”或“氧化物”)__________類。
(3)寫出發生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對于數以千萬計的化學物質和為數更多的化學反應,分類法的作用幾乎是無可替代的。
(1)現有下列五種物質: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它們中有一種物質與其他四種有明顯的不同,請找出這種物質,并寫出分類的依據。(至少要寫出二種分類方法)
① ;② 。
(2)從反應中有無離子參加,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Na2O2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從反應中 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從上述氧化物中分別找出兩種能相互反應物質,各寫一個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 、 。
(3)雖然分類的方法不同,但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請用簡單的圖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間的關系: 。用離子反應方程式證明你的觀點: ; 。
●名師講義摘錄
點擊開放性試題
開放性試題是近幾年高考化學中出現的一種新題型,往往是通過條件的不確定性或結論的不確定性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處理新信息的能力。
一、考綱能力要求
1.能將化學信息(含實際事物、實驗現象、數據和各種信息、提示、暗示)按題設情境抽象歸納,邏輯地統攝成規律,并能運用此規律,進行推理(收斂和發散)的創造能力。
2.通過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對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評價和選擇的能力。
3.敏捷地接受試題所給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4.將試題所給的新信息與課內已學過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應用新信息的能力。

二、高考熱點問題
1.給定限制條件,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試題。
2.給定最終的結論和結果,題設條件不確定的開放性試題。
3.給定多個方案(或方法、步驟)、評價方案(或方法、步驟)合理性,選擇最佳方案(方法或步驟)的開放性試題。
4.設計或改進實驗方案的開放性實驗題。
對于本講重要考點之一――物質的分類,在高考中很適合設計成開放型試題,現舉一樣題進行分析。
樣題:物質的分類標準有多種,請自擬分類標準,將下表每組四種物質中的三種包括在該標準內,而另外的一種不包括在內。
第I組:福爾馬林、甲烷、石油、氨水第II組:Cu、CaCO3、SO2、CaC2
標準一:
不包括的物質:標準一:
不包括的物質:
標準二:
不包括的物質:標準二:
不包括的物質:
解析: 第I組:這是一組用名稱來表示的物質。福爾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石油是組成很復雜的混合物,所以從物質的分類來看,只有甲烷是純凈物,其余三種都是混合物;從物質組成來看,福爾馬林、甲烷、石油的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都屬于有機物,而氨水屬于無機物。
第II組:這是一組由化學式來表示的物質。Cu是金屬單質,CaCO3屬于鹽類,SO2屬于非金屬氧化物,CaC2屬于離子化合物,似乎沒有多大聯系,但是從物質組成來看,只有Cu是單質,其余三種都是化合物,或者說只有SO2的組成元素中沒有金屬元素,其余三種都有;還可以從物質的聚集狀態來看,常溫下,只有SO2是氣態,其余三種都是固態。
答案:第I組:屬于混合物;甲烷 ;屬于有機物;氨水;
第II組:常溫下是固體;SO2 ;屬于化合物;Cu。(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如第II組里,組成中都含有金屬元素;SO2)。

答案全解全析
解題突破
1.B 本題可用舉例法解,物質溶于水,所得溶液既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也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氣體,即所得溶液應顯強酸性,符合題目條件的物質可以是:SO3,屬于氧化物;NaHSO4,屬于鹽類;Br2,屬于單質;HCl,屬于酸。故答案為B。
2.D A圖是樹林中的丁達爾效應;B是電影放映時的丁達爾效應;C考查半透膜與膠體方面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非常密切。血透機中的透析膜是模擬生物膜具有的特點,即選擇性透過,是一種半透膜。D取材于圖 2-6 光束通過溶液和膠體時的現象,丁達爾效應可以觀察到一條明顯的光路,而D中沒有,則不為膠體。
3.D H2O的分子模型中三個原子不在一條直線上, Na+的核外電子排布示意圖中,核電荷數應為11,乙烯的結構簡式應為:CH2=CH2,故即選D。
高考演練
1.B 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分類和重要化學概念的知識。選項A中化學腐蝕與電化學腐蝕屬于并列關系;選項B中化合物包含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選項C中溶液、膠體都屬于分散系,二者并列關系;選項D中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是交叉關系。
2.A 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用語的知識。H2O2是共價化合物, 電子式不能寫成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的形式,B錯;CO2的比例模型中中心C原子要比O大,C錯;14C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核電荷數為6,D錯。
3.B 鹽酸是混合物,A錯;乙醇是非電解質,C錯;水晶是二氧化硅,屬于氧化物,D錯。
4.B 純堿(Na2CO3)、石膏(CaSO4?2H2O)、燒堿(Na OH)、綠礬(FeSO4?5H2O)、石炭酸(苯酚)、苛性鉀(KOH)、熟石灰[Ca(OH)2]、干冰(CO2)等。注意:水是氧化物,臭氧是單質,不是氧化物。
5.C 氯化鈉溶液和水不能發生丁達爾效應是事實,但選項A的前提是分散系,分散系包括分散質和分散劑,水不能稱作分散系,選項A錯;在1 L 2 mol?L-1的氫氧化鐵溶膠中,含Fe(OH)3粒子共2 mol,而Fe(OH)3膠粒是幾個或幾十個Fe(OH)3粒子的聚集體,所以在該溶膠中含有的氫氧化鐵膠粒數小于2Na,選項B錯;在Fe(OH)3膠體中逐滴滴加H2SO4先產生沉淀后沉淀消失,原因是Fe(OH)3膠粒帶正電荷,當加入少量電解質H2SO4時,膠體先聚沉,隨著H2SO4的加入發生反應2Fe(OH)3+3H2SO4====Fe2(SO4)3+6H2O,最終沉淀消失,選項C正確;膠體中的離子可通過滲析操作除去,D項的操作會引入新的雜質離子,故不正確。
6 .D D項錯誤,鹽水解方程式要用可逆符號, 應為:Al3++3H2O Al(OH)3+3H+。
7.B 解答組合型選擇題要關注選項組合。三角洲的形成于膠體的形成有關,①正確,則排出D選項;硫酸鋇是難溶性鹽屬于強電解質,③錯誤,則排出A選項;氯氣是非金屬單質分子中只含有非極性鍵,⑤錯誤,則排出C選項。
8.C 石油的的分餾是物理變化,A錯;用鹽酸除金屬表面的銹是化學變化,B錯;二硫化碳洗滌試管內壁上的硫是物理變化,D錯。
9.B A項中,第一句正確,NH4Cl的電子式中Cl-離子表達錯誤,應為 。C項中H2O應為液態。D項中質量數為16的氧原子的上下標錯誤。
10.D 由題意知KI過量,生成的AgI膠體粒子吸附I-,使溶液中K+比I-多,而NO-3、H+、OH-均比K+少很多,故最多的為K+。
11.(1)酸 (2)中和 (3)用熟石灰改變酸性土壤
解析:(1)酸的通性包括與指示劑作用、與堿反應、與活潑金屬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等,恰好與小軍設計的實驗相對應,因此,小軍設計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酸的性質。(2)上述實驗與現象的對應關系是:①――c;②――a;③――d;④――b。(3)中和反應不僅在中學化學中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如用熟石灰改變酸性土壤、用廢堿中和工業污水中的酸等
12.(1)FeCl3(或FeCl3和FeCl2) FeCl3和FeCl2(或FeCl3) (2)溶液呈血紅色 FeCl2
(3)2Fe+3Cl2 2FeCl3 (4)D
解析:(2)如果固體物質中有FeCl3,則加入KSCN溶液時,溶液會呈血紅色;在KMnO4溶液中加少量A溶液,KMnO4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說明不具有還原性的Fe2+,即固體物質中不含FeCl2。(4)該問主要考查Fe3+的性質,D項中將A溶液即FeCl3溶液加熱蒸干并灼燒,由于Fe3+水解,蒸干將得到Fe(OH)3,再灼燒會得到Fe2O3,不會得到FeCl3固體。
13.(1)(NH4)2S或NH4HS
(2)水 酸
(3)2H2S+3O2 2SO2+2H2O 4NH3+5O2 4NO+6H2O

解析:本題的突破口在于A既能與KOH反應,又能與稀H2SO4反應,推測A可能是弱酸的酸式鹽或弱酸的銨鹽,再根據生成的B、E能經過多次反應生成I、H,故組成A物質的元素有多種可變化合價,主要從N、S考慮。
14.(1)SO2,常溫常壓下是氣體,其余為固體 ;Na2O2,是過氧化物,其余為酸性氧化物或堿性氧化物
(2)2Na2O2+2H2O=4Na++4OH-+O2↑ 有無電子轉移 CaO+SiO2 CaSiO3(或MgO+SO2 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2O2+SO2=Na2SO4
(3) (意思正確、能表示二者的交叉關系即可)
H++OH-=H2O 2H++Fe=Fe2++H2↑(或其他合理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604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化學第二輪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指導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物質能量變化專題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無機推斷常見突破口專題教案
平衡的計算
2012屆高考化學第一輪基礎知識歸納復習 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