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文綜統考試卷政治試題24.人們戲稱支付寶為“第二貨幣”。對于支付寶,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屬于銀行信用卡的一種B.執行貨幣的基本職能C.D.(答案C。這道題考查第一課第二框題的知識,紙幣的使用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也有不方便,需要使用貨幣輔助工具協助,信用工具,包括信用卡,支票等,就是貨幣輔助工具,它使紙幣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支付寶”是貨幣輔助工具一種,它本身不是紙幣,它協助紙幣的使用,在特定情況下,它使紙幣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A.實體經濟發展速度快,能夠增強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B.實體經濟產業關聯性強,具有保障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C.實體經濟,對經濟健康發展起作用D.實體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體現我國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答案C。這道題考查第第框題的知識,。)經濟指標煤炭消耗鋼材消耗水泥消耗GDP產出占世界比重31%27%40%4%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②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③必須推進發展和低碳發展 ④以生態建設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這道題考查第課第二框題的知識,。)A.真正賦予人民群眾的監督權B.方便人民群眾行使監督權C.人民民主的廣泛性進一步擴大D.政府的威信得到增強(答案。這道題考查第課第框題的知識,。)決議內容贊成票反對票棄權票本年度中央預算的決議23492307393509112127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22912218438605131120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23112339429485115121A.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和政治協商意識進一步增強B.人大代表的審議權和決定權得到更加充分地實現C.對社會財富分配和司法公平有著更多的期盼D.不同意見自主公開表達,我國民主議政日益進步(答案C。這道題考查第課第框題的知識,。)①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②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③表明④說明中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這道題考查第課的知識。)A.B.促進不同區域文化的統一C.相互尊重、革故鼎新D.平等交流、相互借鑒(答案。這道題考查第課第二框題的知識)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這道題考查第課第二框題的知識,。第課第二框題的知識)A.理生萬物,理主動靜B.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C.萬物之理,不外吾心D.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答案C。這道題考查第課第二框題的知識,。)A.B.思維可以改變客觀對象C.量變引起質變D.(答案。這道題考查第課第二框題的知識,。)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答案。這道題考查。)A.世界是永恒發展的B.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C.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D.要自覺站在人民的利益立場上(答案C。這道題考查第一課第框題的知識)經濟指標GDP(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總量506322245657817比上年同期增幅7.8%9.5%10.6%注:我國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個GDP的比重不到40%,國際上一般在60%以上。材料二:為了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的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兩個字的改變,凸顯中央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決心,經濟體制機制改革將有一系列新舉措。材料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⑴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經濟信息?(6分)⑵ 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市場配置資源有什么優點?(8分)⑶ 結合材料三,運用唯物歷史觀知識回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并分析黨堅持改革的根本原因。(12分)答案:36.⑴ 前三季度我國GDP有較大幅度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并且增幅大于GDP;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低,必須合理提高居民收入。⑵ ①市場通過價格漲落,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②市場競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本題⑴、⑵的每一橫線1分)⑶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2+2)②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黨堅持改革,使我國的經濟體制機制更加科學、更加完善,以促進生產力進一步發展。(2+2+2)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黨堅持改革,改革不適應時代要求的法律法規,使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社會得到更全面的進步。(2+2+2)(若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知識答題,視學生答題具體情況,適當加分1至2分。但該問得分最高不超過12分。)(。)(。(。高考廣東卷的《文化生活》題,知識指向非常明確,是呈現在背景材料中,而不是呈現在設問中,內容主要是考查課本中的一個框題,并按照一定的邏輯推理,在該框題之外的其它地方捕捉相關知識要點來做答案要點。在內容和解題上,本題在背景材料中有明確的知識指向,就是文化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考查的是新版課本第十課第一框題,按照這一框題的內容形成了答案的①和②,這兩點是從國家的層面上提出的建議,以此推理下去,從個人的層面上也提出建議,形成了答案③,以此推理下去,全社會也要行動起來,如何做?就是要把節約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內容,并創造一定的形式加以弘揚,形成了答案④。)(附帶啟事:政治科統考總結會將于1月16日下午2點30分在汕頭林百欣中學舉行,屆時對新版《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的知識聯系作解讀,請與會老師自己帶新版《文化生活》課本。)(以上解釋,僅為老師評卷、評講和作質量分析提供方便,僅供參考。若老師有其它意見,歡迎交流。)(以下付上新版《政治生活》的一面書和高考廣東卷的政治題。)高考廣東卷的政治題24.10月,某跨國公司關閉其蘇州工廠,將生產線向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成更低的國家轉移,導致該廠與我國300多家代加工企業的合同被解除,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B.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跨國公司投資的方向C.企業應從代加工向自主創新、自創品牌轉變 D.對外開放戰略應由“引進來”轉向“走出去”25.我國18.26億畝耕地中,中低產田約占70%,大量劣質土地效益低。為此財政部制定農業綜合建設規劃。擬到2020年,依靠科學技術和綜合治理,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4億畝。此舉有利于( )①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②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產量,降低農產品價格③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 ④保障農民權益,推進土地制度改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在開放型經濟中,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擴張性財政策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其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27. 假設甲國化妝品市場高檔品牌被進口品牌壟斷,為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甲國對進口化妝品提高關稅,致其價格飆升;受此影響,消費者轉向國產中低檔品牌,使進口高檔品牌的需求曲線(D1)和國產中低檔品牌的需求曲線(D2)發生變動。不考慮其他因素,能正確反應這一變化的圖形是( )28.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物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下列選項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①中國支持巴西代表擔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②中國支持南非和印度在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③中國支持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④中國支持亞太經合組織在區域發展中發揮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李某是廣東省某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因其存在嚴重違紀問題,該村村民依據相關法律和規定,提議罷免其職務。按照公民政治參與的類型劃分,與本案例同類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聯名向環境保護主管單位負責人提出質詢B.村民依法選舉王某為縣人大代表C.市民向信訪部門舉報政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D.市民應邀參加市政府調整水價的聽證會并發表意見30.盧梭說過,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這句話強調的是(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國的基礎B.公民對法律的認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載體D.法律意識是公民意識和公民政治素質的內涵31.3月,廣東某市的讀書月活動提出,文化強市從閱讀開始。在建設文化強市過程中,讀書的意義不可替代。強調讀書的文化意義,是因為( )①文化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 ②先進文化是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文化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響人的實踐.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1月,教育部發布貫徹《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要求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甲認為,這樣可以化解漢字書寫危機,乙認為,在鍵盤時代學書法是浪費時間。據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處在于認識到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處在于漠視了新媒體時代書法的文化價值 ③書法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完美人格 ④書法教育傳遞傳統文化的精神,培養審美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3.十八大報告指出,全而準確貫徹“一廣東省汕頭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政治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77086.html
相關閱讀:14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必修二練習題
天津市薊縣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掃描版)
14年高三必修政治同步訓練題政治生活
黑龍江高三政治期中試題
2012屆高考政治選擇題專項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