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顧
一、目標:
1、了解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歷程;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從少年回憶起自己是如何是如何走上科學的道路的;
3、把握中作者對事物的觀點;
4、學習作者準確、富有邏輯的語言;
5、了解自傳的寫作特點。
二、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1、了解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歷程;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從少年回憶起自己是如何是如何走上科學的道路的;
3、把握中作者對事物的觀點;
(二)、教學難點: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從少年回憶起自己是如何是如何走上科學的道路的;
2、把握中作者對事物的觀點;
3、學習作者準確、富有邏輯的語言;
三、教學時數:
一時。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黑板等。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是什么?對了,同學們都知道,那就是相對論。大家知道相對論用一個公式怎么表示出嗎?就是E=C2,也就是能量等于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他少年時代的生活歷程,大家是不是對這么一個偉人的少年好奇?
(二) 愛因斯坦介紹:
愛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1933年因納粹迫害,他遷居美國。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頓。愛因斯坦少年時代對自然現象懷有濃厚的興趣,風和雨形成,月亮高懸空中竟然不會掉下……,這些無不令他感到驚奇。1896年,在瑞士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讀書時,愛因斯坦就希望成為一名物理學家。但畢業后,愛因斯坦處于失業狀態,兩年后才在瑞士伯爾尼市專利局找到一個低級職員的位置。雖然生活十分貧困,但他仍堅持不懈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利用業余時間看了大量的書。這段時間奠定了他一生科學研究的基礎。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和布朗運動三個不同領域里取得了重大成果,表現出驚人的才智。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總結性論著《廣義相對論原理》。除此之外,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許多領域都有貢獻,比如研究毛細現象,闡明布朗運動,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論完滿的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固體比熱,發展了量子統計。并于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社會活動家。他關心人類的明和進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公開譴責德國法西斯的暴行,因此成為德國納粹分子追捕的對象。愛因斯坦還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晚年,他主張禁用核武器,反對核軍備競賽。臨終前,他仍念念不忘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1955年4月18日,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病逝。他生前立有遺囑,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鸹瘯r免除所有公共集會,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及所有音樂典禮。根據他的遺囑,火化時在場的人只有: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遺囑執行人、經濟學家納坦,愛因斯坦最忠實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諾伊施泰因,圖書管理員范托娃,以及他的妻子等12人。沒有奏樂,沒有花卉,小教堂里一片寂靜。只有遺囑執行者納坦在結束儀式時,念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詩,表達自己的哀思:
我們全都獲益不淺,
全世界都感謝他的教誨;
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
早已傳遍廣大人群。
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華四射,
把無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結合。
(三) 分析:主要采用分組討論法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在中愛因斯坦回憶的是自己的少年時代,那么他是以什么為的內容和核心的?
明確:他并沒有按照自己生長的時間順序全面的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一自己科學觀的形成和科學道路的選擇發展為核心,將回憶和感受、自己生活的敘述和對于科學學科的哲理認識結合起,生動而深入地坦陳了自己所經歷過的科學之路和人生觀念。
2、 當愛因斯坦還是一個早熟的少年時,他有沒有一下子就決定走科學之路?請詳細的闡述他是如何走上科學之路的?
明確:沒有,剛開始他選擇了宗教,后思想轉變,才轉向科學。有宗教到物理學他的人生經歷了兩個轉折:從宗教向科學的轉變;從數學到物理學的轉變。
3、 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歲那年突然終止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A、由于讀了通俗的科學書籍,他認為《圣經》里的故事很多不可能是真實的。
B、他的腦海里充溢了一種狂熱的自由主義的思想。
C、懷疑所有權威,對任何社會環境里都會存在的信念懷一種懷疑的態度:“在我們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離開我們人類而獨立存在,它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們的觀察和思維所能及的!薄皬乃枷肷险莆者@個在個人以外的世界,總是作為一個最高目標而有意無意的浮現在我的心目中!
4、 你如何理解“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這句話?
明確:因為大多數人追逐的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胃——就是對物質的無休止的追求。而作者卻認為: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更應該有對精神生活的執著地追求。這也正如我國作家巴金所說:“人不僅僅是靠吃米活著的。”
5、 他確切是如何由數學轉變向物理的?
明確:他十七歲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時,因為他覺得數學的每一個領域都可以費去我們短暫的一生,認為自己對數學領域的直覺能力不夠。但后他也認識到了,通過更深入的物理學研究道路是和最精密的數學方法聯系著的。
6、 討論:作者說:“因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明確: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魯迅也說過:“我們需要培養天才的土壤!
7、 討論本的寫作特色。
明確:A、語言縝密的邏輯性
B、形象生動的比喻。
C、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寫出,敘述活潑流暢,用語樸素。還有某些反語的修辭手法,增加了的趣味性。
D、語言富于哲理性。
8、 討論:愛因斯坦給了我們那些寶貴的啟示?
明確:很多方面都可以談,鼓勵同學們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7603.html
相關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
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2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蒹葭教案
《赤壁賦》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