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西地平線上》課前預習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西地平線上》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了解作者情況,讀準字音,概括大意
二、預習內容
1、讀準下列詞語的讀音:
  誑( )語 埡( )口 勒勒( )車 攫( )
  模( )糊 顫( )抖 霧靄( ) 羅布淖( )爾
  混沌( ) 驀( )地 醞釀( ) 胭脂( )
2、簡介作者


3、找出標志脈的句子,理清思路


4、西地平線上的落日美嗎?作者有什么總體印象和感受?用原語句回答。


三、提出疑惑




附:材料補充
1、《泰坦尼克號》演繹的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悲劇式的愛情故事,更表現了對愛和生命的偉大贊頌,令人感傷又覺得非常悲壯。
2、羅曼•羅蘭,世界著名學家,在音樂評論和學創作兩個方面都有突出成就。1912年完成其代表作品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斐聲壇,獲1915年度諾貝爾學獎。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寫了主人公追求音樂夢想的執著而偉大的一生。“約”這個形象正是羅曼•羅蘭有一次看到太陽從海平面上噴薄而出時構思成功的,“約”有著和太陽一樣的性格和精神,是一個太陽式的英雄人物。同時他又是個悲劇式的人物,歷經重重磨難而不被人理解,“約”在彌留之際這樣說:“我曾經奮斗,曾經痛苦,曾經流浪,曾經創造。讓我在你的懷抱中歇歇吧。有一天,我將為新的戰斗而再生!” 他身上既有日出的輝煌,又有日落的悲劇感。
3、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蒙古族。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1206年,進位蒙古帝國大汗(皇帝),統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

附:學案答案
1、讀準下列詞語的讀音:
  誑(kuáng)語 埡(y。┛ 勒勒(lè)車 攫(jué)
  模(mó)糊 顫(chàn)抖 霧靄(ăi) 羅布淖(nào)爾
  混沌(hùndùn) 驀(mò)地 醞釀(yùnniàng) 胭脂(yān•zhi)
2、見設計
3、見設計
4、見教學設計
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學習散的結構特點,理解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抒寫同一對象的寫作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本研習,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
難點: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抒寫同一對象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過程
探究點一:
作者所描繪的三次落日各有什么特征?它們給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 ?




探究點二:
散的特點是形散神聚,這篇散的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將三次落日聚合在一起的?




探究點三:
散貴在“形散神不散”,看看中三次寫落日時分別穿插了那些材料?穿插這些材料有何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閱讀下面的字,完成1-5題
走進羅布泊(有改動)
高建群

在人滿為患的地球上,居然還有一個去處,能讓人類失蹤(例如彭加木),這地方就是死亡之海羅布泊;足跡踏遍中國的名大川,無數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最后,仍然沒有能逃脫命運的劫數(例如余純順),吞沒探險家的地方,也是死亡之海羅布泊。

在那遙遠的年代里,中國的西部有一座大洋,它的名字叫準噶爾大洋。后,大洋濃縮成海,叫蒲昌海。再后,大海濃縮成湖,叫羅布泊(又稱羅布淖爾)。1972年尼克松訪華,拿出衛星拍攝的照片,告訴中國人,羅布泊已經完全干涸,一滴水也沒有了。

我在羅布泊古湖盆的一個雅丹底下呆了13天。這13天改變了我對世界的許多看法。我感到自己經歷了一次死亡和再生,好像佛家的鳳凰涅 一樣。在羅布泊我悟覺了宗教產生的原因,即在兇險的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卑微、軟弱和無助,他需要尋找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慰藉自己,于是宗教產生了。我還明白了人類用5000年的時間煞費苦心建立起的道德和秩序的大廈,其實是幼稚可笑的,是偽善的。在這里什么包裝都不需要了,一切都被剝去外殼,只留下本質。羅布泊還讓我重新估價一些日常的思維,例如,錢在這里毫無價值;水在這里是第一需要,水在你居住的城市里,也許是兩塊錢(西安)或7塊錢(大連)一噸這樣的概念,但是在這里,它是一切。

樓蘭古城位于羅布泊東南岸。這座被考古學家稱為沙埋的龐貝城的古城,在1900年被瑞典探險家斯赫定和他的向導羅布人奧爾得克發現,從而揭開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樓蘭熱和絲綢之路熱。這座2000年只出現在史書中、傳說中和浪漫詩人吟唱中的神秘的中亞古城,今天我們已經能夠親歷。

在大約2500年前的時候,歐洲一個古老的種族,在經歷一場殘酷的戰爭之后,舉國舉族向中亞細亞遷徙。他們越過歐亞大陸橋,到羅布泊岸邊。他們發現這里的地貌和他們的故鄉愛琴海很相似,于是定居下。游牧的一支成為大月氏國,農耕漁獵的一支成為樓蘭國。

在撲朔迷離的歷史中,樓蘭國地面發生過許多傳奇。第一個傳奇是張騫出使西域,第二個傳奇是傅介子千里刺殺樓蘭王,第三個傳奇是班超在樓蘭城火燒匈奴使團。

當然在這三大傳奇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傳奇,這就是李陵的兵敗匈奴。李陵率3000疲兵歸降匈奴,司馬遷為之辯護,于是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失去男根的司馬遷蒙羞憤而疾書,于是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中華第一大書《史記》的出現。你看,樓蘭竟是如此深入地切入我們的歷史和化中。

現在的樓蘭、現今的羅布泊還有幾十個大謎,這些謎有待后的探險家們揭開。

走進羅布泊,走進樓蘭,走進中亞細亞的各種大神秘。走進地球的一個死角。我們的古人說,“紙上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還說,“過而知之”,意思是說經歷過,你才會知道。

問題:

1.作者寫第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2.你怎樣評價作者在第三段里表達的關于對世界的新看法?


3.這篇散寫了羅布泊的一些什么?


4.你認為本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5.讀完此,你對羅布泊的感受是什么?

附:學案答案
1探究點一、二、三:答案見教學設計
2、反思總結:見教學設計
3、當堂檢測
賞析:

采用概述的手法寫了走進羅布泊后對羅布泊的了解及自己對羅布泊的感受,展現了我國大西北這個歷經滄海桑田而又神秘奇特荒涼兇險的地方的特色,說明了經歷過才會了解的道理。在表現我國大西北地方風物的特點上,本與作者的《西地平線上的三次落日》是一樣的,但是所描寫的對象不一樣,事物具體的特點也不一樣。本表現的是羅布泊的自然和人的變遷,是羅布泊的神秘奇特和荒涼兇險,是作者對羅布泊的獨特感受;而《西地平線上的三次落日》表現的是西地平線上的落日的悲壯的美,是與之有關的人事的令人肅然起敬的美。藝術上本側重粗線條的勾勒,展現概貌;《西地平線上的三次落日》則是工筆細描,穿插感受和聯想,豐富和拓展意。


答案:
1.引出描寫對象——羅布泊,突出羅布泊死亡之海的特點。 解析:要考慮本段和全的關系;還要分析本段在表達上的作用。

2.這是作者在羅布泊呆了十幾天之后的看法,是特定時間和空間里的產物。他的看法的前提和基礎是在羅布泊這樣一個最兇險的地方,是站在人的最原始的生存層面上看待世界的。從大自然的不可戰勝的角度看,宗教的確可起到慰藉人的作用;從人處于羅布泊這樣一個連生命都難以保障的地方看,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命,是無須什么道德和秩序的,因為道德和秩序在這里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從對生命的重要性的角度而言,在這里錢的確是毫無價值的,而水卻是最重要的。因而作者的看法有其特殊的相對性,不可看成是適用于一切的時間地點和事物。 解析:要“知人論世”,辨證地聯系地全面地看問題。

3.寫了羅布泊現實的兇險,羅布泊的歷,個人走進羅布泊的感受,羅布泊中的樓蘭王國及其變遷、傳奇及其未解之謎。 解析:要在理解本的基礎上分析和概括。

4.把自己走進羅布泊后對羅布泊的了解及感受介紹出,引起人們對羅布泊的關注。 解析:結合題目及中的個別詞句解答。

5.滄海桑田,歷史悠久,神秘奇特,荒涼兇險。 解析:要對所寫內容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體會羅布泊的特點。
后練習與提高
1、背誦詩歌
萬里江萬里雄
汪國真
               青綠水總為屏
               塞北寥廓,江南空蒙
               舊時烽火狼煙地
               換成游人憑吊影
               俯首江水滔滔
               放眼關重重
               愿五千年滄桑
               孕育十萬里心胸
               不是詩人能作賦
               不是畫家已丹青
               千回百轉訴衷情
               萬里江萬里雄

2、落日的輝煌讓人震撼,月夜的深邃也令人回味:有滿院藻荇,有舉杯對影,有別枝驚鵲,有嫦娥飛奔;自吳剛伐桂的幻想,到“阿波羅”登臨的實現,從古到今,圍繞著月亮發生了那么多神奇的故事……。請結合對古詩詞和歷史典故的積累,寫一篇充滿人思考的散或一段話,表現個人心中的明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8672.html

相關閱讀:《赤壁賦》教學設計
蒹葭教案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
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2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