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門”里《門》外天地寬
——《門》的設計
粵教版語文必修(2)第三單元的“基本閱讀”中選了一篇美國作家莫利的《門》,這篇文章相對淺顯易懂,適合于用來課堂訓練。因此,我在實際中采用了教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努力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開放性的學習氛圍。同時,我也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做題能力的培養相結合,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方位立體式的學習方法。具體是結合高考中的“閱讀”和“寫作”兩題進行課堂訓練。
在教學中,我將本文分兩個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側重于閱讀訓練。
第一步,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篩選出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標準是可以表達作者觀點或思想感情的詞句,列出簡易提綱。具體過程:獨立閱讀—篩選—交流—展示—補充。結果如下:
[1]開、關門—人生—含義最深—奧妙
[2]開門—不知道—謙遜、容忍
[3]開門—謎—休戚相關
[4]各種各樣—轉門、玻璃門—活潑喧鬧—掩蓋、懸念 (開門)
歡快
猜疑、猶豫
彬彬有禮、小心翼翼
同情
歡樂 工作
[6]門—隱秘、回避 —不受拘束 (關門)
悲傷 痛苦
未知 喜悅
[7]開門—神秘 —
新 悲傷
開—希望
[8]開、關門—生命過程
關—絕望
[9]關門—不能再打開—生命—(所有事情)
第二步,利用篩選出來的信息分析歸納文章的中心。思路如下:
(1)本文的題目是《門》,從內容上看側重于“開門”和“關門”兩個動作。
(2)“開門”和“關門”是與“人”聯系在一起來寫的,寫“開門”“關門”其實是在寫“人”。
(3)“開門”“關門”與“人”有什么關系。文章的開頭就已經明確了這一問題:“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刻的動作。”
(4)我們可以發現,本文以“開門”“關門”為線索來組織材料,最終目的是在寫“人”或“人類社會”。
由此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作者寫了“開門”“關門”兩個動作,論述了它們在人生中的深刻意義。最后,作者告訴我們生命之門的關閉是不可避免的。進而,我們可以推論出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有開始,有結束,一旦結束就不可能再開始。
在對文章有了總體的認識以后,就可以用它來處理隨堂練習,即閱讀訓練的第三步:
1.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刻的動作!闭埜鶕囊鈱懗觥伴_門”和“關門”的含義。
答:“開門”的含義是:
“關門”的含義是:
2.第三段中,作者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請聯系“門”在文中的主要含義,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答:
3.請分別說出以下三句話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馬群。
答:
(2)開門和關門是嚴峻的生命流動的一部分。
答:
(3)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
答:
4.下面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作者通過對各種各樣的門的描寫,賦予“門”以象征意義,寫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現出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又表現出某些消極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筆下的門,有的實實在在,有的賦予象征意義:實在的“門”是讀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象征意義的“門”,蘊涵深刻的哲理,給讀者以極大的啟迪。
C.作者筆法自然,輕巧而又嚴密,看似信筆所致,實則前后多有內在聯系。如第二段說“聰明的人總是懷著謙遜和容忍的精神打開他的前門”,就與上文工人修水龍頭和女廚突發憂郁癥有一定內在聯系。
D.第四段對開門方式的描寫,作者精選了五個各具特色的生活場景,生動細致地表現了不同社會層面的人的不同心態,緊扣文章主題,具有典型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E.第六段中“一扇猛然關上的門是一種軟弱的自白”,這句話反映了作者對“最終判決”的畏懼和“一個結束”的悲傷,是作者深刻人生體驗的形象化表達。
這樣,課文就變成了一個散文閱讀題。既將課文與考試聯系了起來又訓練了學生的閱讀、分析、歸納、總結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參考答案如下:1.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現;一個結束。2.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玻璃門是透明的,做不到這些。3.(1)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天地;(2)人生包含著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3)當一個過程結束之后,再想讓它重現是不可能的。4.B、C。答案合理即可,不要求千篇一律。而這些答案幾乎都可以從“簡易提綱”和對課文的總結中找到相關信息。
教學的第二部分側重于寫作訓練。將課文看作是話題作文的一個材料,再加上寫作要求即可。比如:
材料中的“門”讓你想到了什么?請以“門”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③題目自擬;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襲。
由學生討論確定可作為立意的內容,并進行歸納總結:
A.僅講述門的發展歷史
[1]門的發展歷史
B.講述門的發展歷史,
進而聯系人類的發展歷史
A.制作過程
[2]門的制作 B.裝飾
C.材料
A.官員
B.商人
[3]某一類人家的門 C.知識分子
D.工人
E.農民
[4]社會上的門(“門”的眾生像)
[5]某一個家庭的門(例如:家庭:貧窮 富裕;
門:簡陋 高檔;
感情:親密 疏遠)
[6]永遠不打開的門(想象:門—房子—主人)
[7]永遠敞開的門(想象:原因、利弊;或同上)
[8]人生中的門(多,要選擇)
[9]心靈之門
[10]親情之門,友情之門,愛情之門
……
……
比較上述內容可發現,[1]和[2]兩項的立意離學生的生活較遠,不太適合學生寫作。其余的各項學生都可選擇。在確定了立意之后,每個學生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組織相應的材料寫作就可以了。
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作文難寫,其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寫什么;蛘呤遣磺宄裁纯梢詫,或者是腦中空空沒有東西可寫。把課文與寫作聯系到一起,對于解決這一問題可謂是簡便易行的一個方法。對于教師和學生都便于操作。
通過本文的教學,我們可以達到以下的教學目的:(1)對文章信息的閱讀、篩選與整合;(2)培養規范的做題思維方式;(3)寫作立意訓練;(4)將課文與考試結合;(5)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等等。在教學中,教師只為學生提供一個課堂流程的框架,實際的內容要靠學生自己去補充。但教師對課堂的整體構思與把握必須是清晰與準確的,不然,課堂只會成為看似熱鬧卻沒有實際教學效果的空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1610.html

相關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
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2
蒹葭教案
《赤壁賦》教學設計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