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設計
一、教材分析: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的“梳理探究”專題部分的內容。它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特點,貫徹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理念。它的教學,是擺在所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
我想,編寫者意在讓學生了解新詞新語,并學會梳理探究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學習語言文字,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開闊合作探究學習的思路。
二、學情分析:
對于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新詞新語,學生很感興趣。但高一新生自主思考的思維習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還沒有形成,所以,教師的有效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分析新詞新語產生的途徑。
積累新詞新語,學習一定的梳理方法。
探究新詞新語產生背后的文化內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搜集、整理、梳理、注釋來學習新詞新語。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新詞新語反映的文化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語言的意識。
學會從語言變化的中感知社會生活的變遷。
從新詞新語的產生中領略當代流行文化的脈動。
教學重點:
學會用不同的標準去梳理知識的梳理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思考新詞新語出現反映的社會文化現象。
形成良好的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合作 梳理 探究 討論
課前準備:學生上網搜集新詞新語
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 設計學生預習學案,學生依據學案上網查找搜集新詞新語,并分類梳理。課堂上學生交流新詞新語及其含義,教師引導運用多種方式梳理知識。設計兩個探究主題,一是探究新詞新語產生背后隱藏的文化內涵,二是探究新詞新語的發展趨向。以上探究以學生討論探究為主,教師引導,讓學生感知新詞新語反觀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語言是一條流動的河,不同時段有不同的風景;也有人說:新詞語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的變遷;詞匯這種表情達意的載體,它永不停息的推陳出新。你看,現在的“粉絲”不是食品,“輪胎”不是汽車配件,“爆炒”不再僅限于廚房,“韓流”和冷空氣沒有關系,“狗仔隊”不是由狗組成,語言進入了超級“選秀”時代。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新詞新語這個嶄新的時代。
二、走進新詞新語:
1.什么是新詞新語?
明確:新詞新語也就是流行語,它是指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范圍內廣為傳播、使用的語言。比如:奔奔族,粉領,半糖夫妻
2.(活動)小組交流自己搜集的新詞新語,并派代表分類寫在黑板上。(每一類以5個詞為宜)
3.(活動)以互相問答的形式交流黑板上新詞新語的含義。
教師過渡語:同學們的搜集、整理、梳理,讓我們領略了各個領域的新詞新語,可以說耳目一新,大開眼界。這么多的新詞新語,如果讓你研究學習,除了從內容上梳理,你還會從哪些方面去梳理呢?
學生發言:
教師總結:(出示PPT)
如:①新詞新語按照年代梳理。
2008年流行語:山寨、神七、范跑跑、可樂男孩、雷人、人肉搜索、三聚氰胺、結石寶寶、問題奶粉……
2009年流行語:小沈陽、不差錢、躲貓貓、甲流、喜羊羊、偷菜、叉腰肌、山寨、俯臥撐、被就業,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②新詞新語按詞語的構成梳理。
如:(出示PPT)
草根族:草根一詞來自英語(grass roots)。它有兩個含義,一個含義是指非官方的、民間的。
啃老族:到了工作、獨立生活的年齡仍不愿脫離家而依賴父母維持生計的,不愿長大,獨立的人。
拇指族:指熱衷于發手機短信的人。
夾心族:上要贍養老人,下要撫育小孩,家庭物質基礎尚不豐厚的年輕夫婦。又稱為“三明治族”。 丁克一族:雙收入而沒有孩子的夫妻。由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縮寫音譯而來。
月光族:將每月賺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
畢婚族:一畢業就結婚的意思。
③從新詞產生的原因,背景、途徑等梳理
如:(出示ppt)新詞新語產生的途徑
1.新造詞----特首、義工、斑竹
2.舊詞新用-----菜單、殺手、下課
3.外來譯用-----作秀、黑客、伊妹兒、熱狗、酷
4.數字組合------7456 748 886
5.方言俗語------ 炒魷魚、躲貓貓、哇塞
6.詞語衍生、縮略----- 黑客、灰客、 紅客、閃客 CEO RAP 保先
教師過渡語:詞新語的產生必定代表著某種新生事物的出現,某種新現象升溫。那么,請大家來探究新詞新語產生的背后隱藏著那些社會問題和文化現象。
三、探究一:新詞新語產生反映的文化現象
教師點撥:如:網絡熱歌、博客、超女、大片、韓版、網絡文學、惡搞、模仿秀 、韓劇等。
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見PPT)
如:1.新詞新語的出現反應了社會生活的變化。
2.新詞新語反映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3.傳統文化受到流行文化的沖擊。
4.一些新詞新語反映出流行文化熱。
5.新詞新語豐富了漢語詞匯,使漢語語言表達靈活多樣化 。
6.折射出中國人開放、包容的心態。
陣陣“韓流”襲來,意味著我們追隨韓版服飾的潮流到來;網絡歌手的DJ,音樂人的RAP,無不渲染這流行的浪潮;“超女”唱響了草根“秀潮”,快樂男聲,芙蓉姐姐,選秀節目風靡一時;惡搞紅色經典,街頭嘻哈文化,更是把流行文化推向了風口浪尖。新詞新語就像流行文化的溫度計一樣,時時刻刻反映他的熱度。流行文化的高漲同時造就了更多新語獨特的魅力,為漢語注入了活力?梢哉f,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互為見證,相生相克。
四、探究二:新詞新語的未來
新詞新語的未來發展趨勢將如何呢?是興盛還是衰亡?
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PPT):有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事件的結束而消亡;有的被收錄漢語大辭典中,成為生活中常用詞語;還有的詞義發生了很大變化。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的新詞新語,并且學習了按照規律的梳理知識的方法,通過探究新詞新語的產生背后的文化內涵其未來發展趨向,感知了流行文化的脈動。希望我們課下能將新詞新語的探究進行到底,掌握梳理的方法,養成探究的思維習慣,為我們將來更好的學習做準備。
六、布置作業:
分析校園流行語背后的文化內涵,寫一篇分析報告或隨筆。
七、板書設計:
按年代梳理
按內容梳理 條理化
梳理角度 按產生的途徑梳理 規律性
按詞的構成方式梳理 系統化
文化現象 (流行文化沖擊傳統文化)
探究
新詞新語的未來:①成為常用詞收錄詞典
②詞義發生變化
③逐漸消亡
教學反思
對《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的探究,不僅有助于教師與學生溝通,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言的興趣,而且對正確引導學生了解語言現象、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很有幫助。 本節課,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探究。其中,知識梳理主要由學生完成,教師只點撥梳理的分類和角度。學生積極主動完成課下梳理,積累了很多新詞新語,并且能夠做出注解。課堂上的交流很有效果,達到資源共享。而探究部分,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主,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的意識。學生也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探究新詞新語反映的文化現象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本節課,內容充實,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和諧 。
不足之處:教學設計的第三個環節難度太大,“文化”的概念本來就太大,太模糊,操作性不強,部分學生理解困難。導致教學超時,拖堂5分鐘。隨之,探究二,用時太少,學生沒有充分思考,教師就做出了結論。
通過本次備課、講課及聽課,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是教學的關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引導為輔助,才能真正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另外,探究課不同于平時的閱讀賞析課,這個課堂更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搜集整理資料,并學會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附:學生搜集的新詞新語
1.社會生活類
知本家、RMB、DV、DIY、邊緣化、性騷擾、漫游、下載、下課、灰領、玩轉、“421”、雙贏、SOHO一族、另類
2.休閑旅游類:
驢友、負離子、森林浴、綠色旅游、玩家、星級等。
3.商業類:
斷碼、量販店、仿建、車市、灰色市場、均價、擴銷、錯峰等。
4.社會生活類:
愿景、丁克家庭、貓膩、黑洞、磨合、地毯式、峰會、反超、跟進、缺位、西部文化等。
5.環保類:
綠色壁壘、石漠化、白色垃圾、斷流、環境科學、環境激素、空氣質量、藏羚羊
6.科技類:
液晶電腦、藍牙、CEO、CFO、黑客、生物芯片、干細胞、暗物質、背投電視、編程、波導、磁控、轉基因、納米、彩顯、失能武器、信息庫、環境武器、軍演、虐俘、閃盤
7.經濟類:
雙贏、作秀、脫口秀、電子貨幣、世界銀行、套牢、發燒友、國腳、扳平、反超、拉力賽、逼搶、賽季、外援、極限運動……
8.醫藥衛生類:
禽流感、非典、蘇丹紅、瘦肉精、抗藥性、強迫癥、刨冰、微波爐、干紅葡萄酒等。
9.政治法律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6689.html

相關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
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2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蒹葭教案
《赤壁賦》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