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1、《別了,“不列顛尼亞”》再現了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則讓讀者感同身受。時可以播放有關的視頻資料,設定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前文可找香港回歸的紀錄片,后文可找一些反映納粹暴行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單》等。
2、香港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舉國歡慶,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慘劇時時警告人們,要以史為鑒,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轍,引導學生討論納粹暴行(可擴展至南京大屠殺)對于我們人類的戕害,以及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
3、兩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概括性很強,如果脫離具體的背景材料可能不太容易領悟,最好課外查找一些香港歷史和納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輔助閱讀。
4、《別了,“不列顛尼亞”》選取了英國撤離香港的一系列場景,并把它們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有了歷史的縱深感;《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打破客觀報道的傳統,直接敘述自己的感受。它們和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分別找一些香港回歸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聞報道,比較一下寫法的不同。
5、兩篇文章都有一些典型的細節描寫,發人深省,可以讓學生重點品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0714.html
相關閱讀:《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
《赤壁賦》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2
蒹葭教案